据说,在三百多年前,锦州的大广济寺塔比现在好看多了。
那时,塔身上面有十三层青砖雕刻的塔檐,塔檐上嵌着铜镜,转角的地方插着有檩子粗细的塔刺,塔刺上挂着大铜铃,风一吹,叮铃铃,叮铃铃,那响声别提有多好听了。特别是的最上边,竖着一个像宝葫芦似的鎏金铜顶,被太阳照,一闪一闪地,几十里以外都能看见它的金光。可惜,现在古塔已经光秃秃的啦,就剩下十来根塔刺歪歪斜斜地插在西北角上那么,古的那些宝物都哪儿去了呢?
相传明朝末年,李闯王率领起义*杀贪官,灭污吏,明朝的崇祯皇帝怎么也镇压不下了。住在沈阳的后金国老罕王,早就想夺取明朝天下。这时,他觉得是个好机会,于是亲自带领八旗兵来攻打辽西。崇祯皇帝听到这个信儿,赶忙派大将洪承畴领兵出关抵抗。洪承畴率领的明*,早已被李闯王打得焦头烂额了,出关后,一个个蔫蔫巴巴地,士气非常低落。
可人家老罕王的兵呢,个个都长得五大三粗,论武艺,更是没比的。双方一交锋,不用说,洪承畴是打一仗败一仗,不多日子,广宁城被老罕王给夺去了。最后,洪承畴带着残兵败将,逃进了锦州,在城门楼上高高挂起免战牌,再也不敢和老罕王交手了。老罕王带着八旗兵把锦州城团团围住,接连往城里进攻。可是,一连攻打了七七四十九天,锦州城却纹丝没动。说话间夏天到了。
这一年的夏天比哪一年都热。太阳像下火似的,把小凌河边柳树的叶子都烤焦了。河水也快烤干了。在八旗兵中有许多人热得受不了,倒在地上起不来了。能挺住的人,也个个张着大嘴喘粗气,一走道直打晃;连刀都拿不住了。老罕王一看,这仗也没法打了;只好下令全*后撒五里安营扎寨。打算先休息休息再说。为了图凉快一点儿,老罕王把自己的御营搬到了锦州南山上。
他住的那顶*毡帐篷,就架在那个山头上。如今,那地方还有一块大石头,当地老百姓把它叫做“罕王殿”。转眼又到了秋天,早晚的风有些发凉了,可老罕王心里一直是火辣辣地,热得非常难受。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日夜苦想,怎么也琢磨不透,为什么攻打别的地方都那么容易,偏偏在锦州碰了大钉子呢?这一天,晚饭的时间到了,桌子上摆满了饭菜,可是他怎么也吃不下去,便懒洋洋地推开饭碗,轻轻地走出了帐篷。这时,太阳已经压上了西边天上布满了红云。远远望去,锦州城上盖着一层烟雾,模模糊糊地看不太清楚,只有大广济塔从烟雾中穿出来,又高又大,格外显眼。特别是塔的金顶,一闪一闪地一个劲地往外放金光,刺得人眼都睁不开。
老罕王见了,立刻浑身一哆嗦,打了个冷战。他忽然一下子全明白了,原来攻不下锦州,毛病就出在这座塔上。老罕王忙让士兵把新制的红衣大炮抬到帐篷前面,在大石头上架好,炮口对准了古塔。老罕王当着八旗兵将地面,拔出腰刀,举过头顶,对天祷告道:老天在上,保佑我夺得明朝天下,我要连发三炮,让塔顶落地。要是三炮打不掉塔顶,我立刻退兵。”
说完,下令点炮,“轰!”“轰!”一连两声巨响过后,塔顶照样金光四射。老罕王急得脑门上汗珠直淌,大吼一声,一脚把正要点炮的士兵踢出去老远,自己上前挪了挪炮口,亲自点响了最后一炮。随着响声过后,一条火龙飞出了炮口,直奔西北,只见古塔上红光一闪,接着升起一团黑烟。等到那团黑烟散尽再一看,什么金顶啊,铜镜啊,塔檐啊,早已不知去向了。
从那以后,大广济寺塔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老罕王击落了古塔的金顶,八旗兵的*营里顿时一片欢腾,*心大振,都说这是老天赐给罕王的神威,明朝必定灭亡,于是一齐向老罕王祝贺。老罕王这下乐坏了,跳上了战马,立刻下令连夜攻城。没到天亮,就拿下了锦州。因为老罕王发炮的地方是在大广济寺塔的东南方,所以塔的西北角没有挨炮轰,要不,为什么单单塔的西北角现在还剩下十一根塔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