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最后的那段时间里虽然东北有女真人的虎视眈眈,西北有起义*的兴风作乱,但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如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袁崇焕等等,袁崇焕却是其中比较有争议的一位,他曾带领1万*队誓死守住了宁远城,抵挡了数倍于自己的女真人,但也因为与私自与清*和谈,在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就将高级将领毛文龙斩首,更是尾随清*一路到北京城下而不打击。这使得关于他的评论充满争议,更有人说他被杀死影响了明朝的灭亡,但也不完全是,因为就算袁崇焕没死,千疮百孔的大明帝国也抵挡不住内忧外患。
袁崇焕是现在广东东莞人,从小就喜欢看书,但他跟后来的曾国藩一样,终于在并不年轻的时候考中了进士,而且还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考中,自古以来考试成绩好的留在朝廷内培养,将来进入内阁施展才华,成绩不算好的派到各个地方继续锻炼,如果未来表情不错*绩突出的还是有机会回到朝廷内任职的,袁崇焕没有例外,被送到当时遥远的福建邵武做知县,这个不经意的任职,给袁崇焕的未来划好了一条光辉的道路,在任期间袁崇焕除了正常的工作以外,喜欢看兵书,研究当年打倭寇留下的资料,找退伍的老兵一同研究战事,久而久之学到了打仗的一些本领,更是梦想着有一天能带领千*万马平定远在辽东的女真人。这个梦想并没有让袁崇焕等太久。
在官员考核中,袁崇焕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当时的御史侯恂非常欣赏袁崇焕,在多次交谈中,他认定的袁崇焕未来一定能有非凡的作为,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当时广宁城失守,女真人直逼山海关,袁崇焕独自跑到山海关巡查,更是上疏皇帝,让皇帝派自己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应允,当时在辽东地区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孙承宗,孙承宗与袁崇焕的多次交流,使得孙承宗对袁崇焕十分的赞赏,更是认为他是自己最合适的接班人,但有一次袁崇焕不经请示就杀掉一员将领,让孙承宗为袁崇焕的未来也产生了一丝担忧,但面对眼前的局势,孙承宗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培养袁崇焕是为这个国家做出最好的选择。面对皇帝的绝对信任,袁崇焕也十分争气,在辽东袁崇焕开始招兵买马,吸收一些被打败的辽东残*和丢失家园的辽东百姓,当时袁崇焕还提出让辽人守辽土的说法,得到了很大的成效,还建议老师孙承宗守住宁远城以攻占锦州,多数将领认为不可,但孙承宗采纳了袁崇焕的主张,袁崇焕驻守宁远,接受了许多无家可归的难民,还大力的修建宁远城的防御措施,以至于许多年后清兵也未曾打入。
当时女真部落的首领是努尔哈赤,在面对袁崇焕守卫的宁远城也无可奈何,在闻讯孙承宗离开了辽东后,便举兵开始攻打关锦防线,一向不服输的女真人永远都想不到,这一次面对的袁崇焕的内心是多么的坚韧,袁崇焕及全部官兵早已打定誓死守卫宁远城的决心,面对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袁崇焕没有一丝的胆怯,在努尔哈赤的威逼利诱下,袁崇焕也没有投降的想法,努尔哈赤发动了进攻,袁崇焕和士兵一同登上城墙点燃炮火,努尔哈赤没有想到,袁崇焕更不会想到,一艘炮弹正巧打中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死了,女真人撤退了,袁崇焕带领的明*胜利了,赢得了这场宁远大捷。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袭承大汗之位,吸收了汉人文化,建立国家为大清,建都盛京,皇太极是一个和努尔哈赤一样勇猛的将领,更是一个有*治头脑的全面人才。袁崇焕借着吊唁努尔哈赤想与清*和谈,皇太极同意了。皇太极转过头带兵攻打朝鲜,趁此时机,袁崇焕立刻修缮城池。很快清*清理了后方的朝鲜,又转过头面向大明,皇太极带领*队又一次的攻打宁远城,这一次和上一次一样,没有成功,转头向锦州发起攻击,一样也没有成功,清*损失惨重,明*取得了暂时性的胜利。宁锦之战后袁崇焕因*争的牵连被迫辞官,后朱由检即位杀掉魏忠贤及其阉*,后为被阉*陷害的人平凡,袁崇焕得以被重新启用。在紫禁城的平台上对着老实的崇祯皇帝袁崇焕夸夸其谈,袁崇焕称只需5年就能平定辽东,崇祯皇帝激动了,他太愿意相信了袁崇焕的话,袁崇焕却不知道此时崇祯皇帝的内心是多么的无助。
袁崇焕带着崇祯皇帝的无比信任到辽东上任了,拿着尚方宝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就杀了毛文龙,当时毛文龙在清*的后方牵制着,有着卓越的战功,袁崇焕不顾众人的反对硬是杀掉了毛文龙,毛文龙一死没过多久毛文龙原来的部下和儿子就举起了反明的大旗,投降清*了。可谓是得不偿失。崇祯二年,皇太极带领清*绕过了坚固的宁锦防线,攻打大同,所有将领都太清楚他要干什么了,许多年前有人这么干过,袁崇焕便带领*队开往北京城下,在城下袁崇焕要求带兵入城,但自古以来除了造反,没有人这么干过,袁崇焕可能过于相信崇祯皇帝的信任了。遭到拒绝后,袁崇焕便带领*队安营在周围,战斗非常激烈,勇猛的将士们最终抵挡住了清*的入侵,保卫了北京城,战后,袁崇焕被忍无可忍的崇祯皇帝给予了凌迟处死。有人说他的死是皇太极的反间计,这纯属无稽之谈。但是在那个时期,阉*欲孽与东林*的斗争还在继续,袁崇焕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虽然崇祯给予了绝对的信任,但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的道理,袁崇焕可能永远都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