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6日,医院建设与发展珠江论坛暨首届全国医联体建设工作研讨会、第二届广东医联体建设学术研讨会、年珠江专科医疗联盟大会在医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医联体建设的*策趋势、最佳实践与研究探索,以上下贯通、纵横相联为主题展开研讨。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广东70个县(市、区)个医共体覆盖全省县域。
广东个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组副书记、副主任*飞,南方医科大学*委书记陈敏生,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委书记金昌晓,健康界总裁赵红,医院协会副会长、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委书记、院长王前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致辞中,*飞表示,发展医联体是广东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格局、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的重要抓手。通过率先制定实施方案、建设指引、工作指南等*策体系,广东目前已推动7个国家级试点城市积极探索,8所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医院在30医院内部组建联合体;70个县(市、区)个医共体覆盖全省县域。
零等待双向转诊助力就医一体化
目前,由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等组成的分级诊疗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面对理不顺下不去接不住联不通的问题,我国医联体建设如何做到上下贯通、纵横相连?
主论坛上,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医院*委书记、院长王前,医院*委书记金昌晓,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组成员周紫霄,中国科学医院(医院)执行院长刘连新等分别深度剖析医联体发展路上的荆棘挑战与解决之道。
医院结成紧密型医医院医院为例,医院*委书记、院长王前分享了珠江专科医疗联盟助力县域医共体的实践。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医疗服务、人才培养、临床科研、管理运营等全方位的紧密协作,促成加盟专科医疗技术能力与质量水平的精准双提升,同时借助创立的‘零等待’双向转诊机制,有效推动联盟同质化建设,真正达到医护诊疗一体化、患者就医一体化。王前表示。
其中,为保障零等待双向转诊的实现,医院成立医联体客户服务中心,24小时提供协同服务,并在双方医生有效沟通的前提下,针对患者开展一免六优先服务(免收挂号费,以及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化验、优先检查、优先床位、优先取药),为转诊过程提供保障。在医院完成必要治疗后,医院无缝下转,并明确后续治疗、康复和护理方案及根据情况随诊(远程)指导。
统计数据显示,医院为例,相比年同期,与医院在住院患者双向转诊数量上增加了18.6%,而广宁地区直接赴医院的门诊患者数量下降11.4%,这意味着更多患者选择先在家门口看病,有需要才上转。
网络远程专家门诊助力诊疗一体化
当日下午,会议五大分论坛分别聚焦医联体发展战略与顶层设计、医联体运营与管理、医联体环境下专科建设与发展等主题展开论剑。
如何依托专科联盟生态圈助力区域专科同质化步伐?在珠江甲状腺外科医疗联盟的框架下,牵头的医院甲状腺外医院医院普外一区实现了一项有效探索与实践。分论坛三中,双方科室主任李强、刘以举分别进行了分享交流。
年6月,以珠江专科医疗联盟远程MDT协作系统为依托,甲状腺专科网络远程专家医院医院正式上线,每周一次,固定时间开诊。
网络联合门诊中,由阳西专家团队上传资料、介绍病情并对就诊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医院李强教授团队借助远程平台对患者进行补充问诊与交流。经双方专家充分讨论治疗方案,最后由李强教授向患者与家属解释方案。
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医院医院治疗,李强教授参与会诊讨论与指导。对于阳西有条件但没技术的病例,由医院带教手术。对于手术难度大、合并症多、阳西无条件开展的患者,根据联盟双向转诊一免六优先原则,上转到医院手术;病情稳定的术后恢复期,则下转到阳西进行后续治疗。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50多位患者通过该网络门诊直接获益。不仅如此,刘以举表示,每一个病例都是我感到困惑不解的,通过网络联合门诊的一对一针对性指导,每一次都是令我获益颇深的实践教学。
除了网络门诊、李强教授日常的远程授课、病历讨论等,依托医院甲状腺外科团队平台,阳西总医院医院还开展甲状腺疾病科研与新技术项目研究。不仅如此,类似的专科协同还在肝胆外科、胃肠外科、乳腺外科等专科群开展。开放、共赢、共享,刘以举表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专家共享、临床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管理共享,实现专科发展的真正同质化。
此次论坛由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主办,医院协会、医院承办。会议前后,珠江专科医疗联盟17个分论坛也同步举行。3天的大会共吸引全国近名同道参会。
新快报迅记者黎秋玲通讯员伍晓丹韩羽柔刘汉平梁永生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