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冬天与北国总是大相径庭,葱茏的绿树仍然覆盖着山村四野。已是腊月时节,位处广东西北角的广宁县,漫山遍野的竹林荡漾,翠盖如茵。被广宁人称为母亲河的绥江,她那么深情地流淌着,滋润着广宁的父老乡亲,也灌溉着这里的竹林、山村。竹与绥江似乎已是天生般的母与子,共同把这座宁静的山城装扮得青葱嫩绿。
1月12日,我们广府诗词学会一行九人,晨起就精神奕奕的,完全忘记了昨日到来后进入紧张的展览布置、晚上又与广宁县当地书画界同仁笔会的劳累,个个整装待发,准备去闻说已久的“云山里”采风之行。“云山里”位于广宁县北部的赤坑镇内,离县城的南街镇(我们的展览地——县文化馆)大约有七十多公里。那里山清水秀,据说是个未经开发的原生态地方,多年前已知道肇庆画院在山里建立了创作基地。我先后两次到广宁都因为行程匆忙而与其失之交臂。这次来与广宁的书画界同道联合举办“丹青翰墨竹乡情”迎春书画展之前,就与同行们讲好,要到那里采风写生的。李国樑、林广平、李少平等画家都准备了写生的用具,所以,当日启程后,大家都满怀了一股向往之情。在等待出发时,县文化馆的江小兵馆长来电说:今天又冷又有风雨,是否还继续往那里去?我毫不犹豫地说:去。
…………………………………………
上午九时一刻,我们在江馆长和该馆摄影师吴先生带领下,三台车向着山里驶去。沿途经过几个小村落,都是绿竹围绕,小溪缓淌,鸡犬悠然,村民们优哉游哉似的。数月前还是禾稻金*、丰收喜气扬盈的一块块丘陵梯田,早已剩下让禾草烧过后的沉寂。偶然见到几只懒闲的山羊在路旁或田里觅食,更显得山村的安宁。
我们的车队缓缓开上山路,气温也越来越低,我坐的车是部越野性能非常好的车,曾到过珠峰的大本营。诗人兼书法家魏锦光先生是车的主人,他打开车上的显示仪,让我们看到往山里的海拔高度和气温正好成反比。风越来越猛,挟着阵阵雨点打到车上,不无一点点严寒的感觉,但车窗外的翠竹葱绿和山岗上的云蒸雾气的万千气象很快就将我们内心的寒意压下去了,各人都不时会发出对大自然造化之工的慨叹。
车行一小时多,我们终于到达赤坑镇的惠通希望小学,此刻,行车仪显示是海拔三百多米,气温10度,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却充满了暖流。此校多年前将几间闲置课室拿出来与肇庆画院建立了创作基地,我们到来前两天,谢曙光院长带着几位同仁已到此开始冬季的写生创作了。
我与谢院长是十多年的老相识,这次两地同行相会于此,自然免不了一番寒暄,他们都停下笔来与我们介绍当地的自然环境等,相互交流得十分融和。因为我们要赶在中午前往山里去,只能短暂逗留片刻,互相合照后继续上山了。
…………………………………………
我们继续沿着一条已非柏油路的峡谷小路向山上开进,地上是各种石头铺成的、仅够一部车通过的小路,速度越来越慢,气温几乎是每行进上升海拔一百米就降一度。右方仰视处就是当地人称为螺壳山的高峰,为粤西最高的山了,海拔最高处一千三百多米。右脚下是一条清寒透底的山溪,缓缓清流在各种形状的石头和草丛中穿过,青头鸭、山羊、走地鸡、山狗等随处可见,就好像真的回到原生态的深山老林中,山上的老松与竹林互相叠影,在风中亦似向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发出了远山的呼唤。
终于,我们的车队爬上了海拔五百八十米,在一处名叫“云山山庄”的农舍停下了,此时气温最低已经是6度了。山庄倚山傍塘而建,一树桃花红灿灿的在风中拽舞,桃花映照下的池塘,一大群水鸭游来游去,鸭头鸭背上那青蓝绿紫红*的毛色,在湛蓝的池塘水上浮走飘动,欢畅不已,瞬间让我仿佛到了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境中!大家高兴极了,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抢拍。农庄路旁,有两姐妹刚好赶着几只山羊往山里走去,姐姐那件红色的外套在深绿色的山的背景下份外鲜艳,我们同行的摄影家黎志荣先生见状立即快步赶上去抓拍。
山庄有几只主人养的狗,竟毫无吠状,摇着尾巴在人群之间穿梭,一大群走地鸡发出“咯咯”的呼声在门前、塘畔来回跳跃,一派田园风光,让我们这些久居闹市的人几乎忘却了寒冷,在屋前屋后跑着找角度留影,在大家忘乎所以时,山风夹杂着山雨迎面打来,让我们感到越来越寒冷了。因为从广州出发时查过这里温度最多比广州低4度左右,谁知道此刻山里骤降到6度了。尤其是我,寒衣不足,今早一出门幸亏同来的书法家卓可泰兄将他的新外套让我穿上,否则非冻病不可。此时,大家开始走到农庄二楼,主人已为我们准备了烧炭的火盆,我与魏锦光、卓可泰三个人未等开饭就在火盆上烤着冻红了的双手,一边喝着热腾腾的山茶和自酿的米酒来驱寒。此际,农庄内外,欢笑声、呼唤声、惊叹声响彻了整座山庄与池塘周围……
从肇庆画院创作基地出发时,他们创作中心的副主任甯先生陪同我们一起来到山庄,他是本地人,热心、好交友,为创作基地做了不少工作。他更爱这座大山,把她称为“宝山”。在当日中午的农家宴上,他不断打开他的手机让我们看这座山里的珍贵药材、珍稀动物等等,在他如数家珍的介绍下,大家对云山里的认知也加深了许多。他还会采药,据江馆长介绍,甯先生的老母亲患有某种病在大城市总治不好,他用山里采来的药材给母亲医治后已控制了病情。让大家最开心的是他有两句口头禅挂在嘴边,一提到这座螺壳山,他就说:“你不来是你的损失!”。如果你具体问他用什么药材治病,或山里的一些特殊植物,他马上说:“这个私聊!”。这两句话反复在饭桌上讲着,大家自然就学他的口吻,马上成为我们当日的“网红”语了。甚至有几位同行忘记称呼他为甯先生,直接就戏称他为“私聊哥”了。大家有说有笑地品尝农庄主人准备的野山羊、水鸭,尤其有一种我们从未吃过的野菜,清甜爽脆,可以吃到菜的真味,是今天很多大城市人无法尝到的。
欢声笑语与山里的狂风骤雨互相交替着,天气的变化让我们不能实地写生了,只能用长焦短镜记下这如泼墨山水般的螺壳山雄姿。下山的时间到了,大家有些不舍,都情不自禁地说,有机会一定再来,体验这山的怀抱,记录这山的风物。
…………………………………………
尽管写生作品当日未按设想完成,但我们此行到目前为止也留下了几首小诗,翌日,我们回到广州的当晚,魏锦光首先将他在途中所写的七律一首发到群中,让大家欣赏:
腊月雨中访广宁云山里
桃花云里艳芳菲,腊月寒风伴雨丝。
水鸭犹知春欲近,雄鸡忽唱觉还迟。
徘徊舍外寻佳照,斟酌炉前觅小诗。
绿径清流车暂歇,豪情挥洒待来时。
(年1月13日于广宁归程中)
此诗概况到位,颇有诗意,其中第七句真实记录了当日回程中停车小歇待人齐的小节,且用语不俗。
之后,本人也步其韵拟句相和:
广宁螺壳山采风速写,兼步锦光兄韵
拏云山里挹芳菲,斗俏桃花带雨丝。
湲湲清流邀远客,青青紫鸭舞群池。
围炉温酒私聊细,聚镜凝图众揽痴。
泼墨峰寒西岭峻,停车笑语梦回时。
诗中以“私聊”入句,意为同行相忆。当日停车小歇时,我在十多分钟的小睡中发了南柯一梦,故有“梦回时”句。
是夜,李国樑兄的和诗以原玉相奉:
丙申岁杪采风广宁,雨中探螺壳山之云山里,步锦光兄原玉
一桃独放郁菲菲,笑面寒风浴雨丝。
青鸭嬉塘忘所以,山雉傍石意栖迟。
兴酣最喜围炉宴,峰峻尤兴微客诗。
犹记殷殷挥别日,竹乡情思梦回时。
国樑兄的“梦回时”与我虽同语但不同意,其意正是挥别殷殷日,更待梦回时啊!
人生如过客,我们在云山里短短的一个白天,虽不可与古人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相提并论,但我们这一日亦快哉已耳,再过十年、二十年,九位同仁若相聚,若再谈起“你的损失”时,还将再度“私聊”吧?!
年1月17日于知止斋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