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洞惨案
“带洞惨案”是大革命时期发生在广宁县宾亨镇的一宗远近闻名的案件。
年5月1日,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时,全省已有66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总数人。其中广宁县农会会员人数人,占全省农会会员总数的10.5%。全县成立区农会25个,乡农会个。广宁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触动了剥削阶级的既得利益。
早在年9月,带洞乡就成立了农民协会,会所设在锦亭谭公祠。次年5月,广宁县第十四区(带洞,罗汶)农民协会也成立,会所也是设在带洞锦亭谭公祠。区农会成立后,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农民自卫*(农*),防范地主武装的进攻,维持当地治安,保护农民利益和保卫农会组织。在区、乡农会的发动下,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减租减息成效显著,这就引起了地主豪绅的极大恐慌。他们仇视农会,千方百计破坏农会组织。
年5月,国民*右派宁一白出任广宁县县长,宁一白上台不久,极力破坏农民协会,他勾结高要、德庆的反动势力和广宁匪首陈拔卿以及地主民团等多人,于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十)凌晨4时,以反对减租减息为借口,由匪首陈拔卿、梁二、“出窿蛤”(绰号)、曾二妹等策划下,全副武装袭击十四区农会所在地——带洞谭家村。
当时驻守在该村的5个农*小分队(驻瑞记店的谭六队;驻永昌店的陈挺队;驻区农会会所锦亭祠的谭木华队;驻旧屋寨的陈桂林队;驻顺记店的许基队)在区农会的统一指挥下奋起抵抗,反复冲杀,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从凌晨4点一直战斗到中午10点,战斗场面十分激烈,由于敌众我寡,在弹药耗尽的危急情况下,农*毫不畏惧,与敌人展开白刃战,肉博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当时,除了一小部分农*突围出去外,其余的包括农*队长谭木华,宣传员谭鸿志(广州农讲所第二届学员)、谭中銮等4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不幸负伤被俘的农*和农会会员也被枪杀于谭家村地坪,其中有女农会会员沃芬母、阿桂母和启发晚婶等。
敌人攻破农*各驻点后,对谭家村实行“三光”*策,实施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烧毁民房多间和农会会所“锦亭谭公祠”,大肆抢劫农会会员家中财物。大多数村民逃往石狗、石涧、江头和南街等地避难。
在战斗中,农*和农会会员以及群众数十人被俘,其中有木娣婶等女会员16人,小孩8人。敌人把这些被俘人员押往宾亨中村。第二天,男会员和8个小孩全部被枪杀,凶残的敌人还把8个小孩的尸体挂在树上“示众”,16名妇女被押往高要等地,象卖牲畜一样投标拍卖,有的卖给别人做老婆,有的卖给人贩子。
△图片来源广宁博物馆带洞惨案发生后,当地群众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把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埋葬在“锦亭谭公祠”附近的山坡上。
“带洞惨案”的发生引起了社会舆论和强烈谴责,年6月2日的《广州民国日报》和《中国农报》均报道了带洞惨案的消息,时任中共四届中央委员的张太雷同志撰写专文《援救广宁数十万农民啊!》,文章指出“带洞惨案”是由于农民运动的发展使“大地主与劣绅朝夕不安,因之不惜收买土匪、联合民团以攻击农会。……”
新中国成立后,*和*府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在当时埋葬烈士们的地方旁边建立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墓,让后代缅怀和纪念这些革命烈士。
▌来源县委*史研究室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广宁县城新冠疫苗接种派号公告编辑钱其浩主编骆翠云总编李东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