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风孝亲敬老现福星
朱显明从懂事就开始跟随父亲干事创业,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他经常讲起父亲把“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贯穿一生的故事。说到父亲是村内外最勤劳的大好人,村里最穷的、没饭吃的、没书读的、没衣穿的,父亲都去帮助。年初,他的父亲积劳成疾,他一个人跑清远、广州等四处求医求药,当时去一趟广州,要经过水陆两路,来回时间不用说,他仅读了年书,从未到过城里的乡下人,各种艰难可想而知,由于缺医少药,经过三年多的治疗,父亲还是走了,当时他整整哭了三天。父亲走后的年,一直多病的母亲重病卧床不起。他和妻子铁定心肠,要在母亲身上挽回父亲的生命极限,弥补人生的遗憾。在他夫妻俩坚强意志和精心照料下,母亲奇迹般康复,幸福地活成为交椅村第一个百岁寿星。勤俭持家诗书尚礼育新风
朱显明虽然接受正规的教育不多,但能理解“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的意义,日常严格要求子孙要勤读书、读好书,并强调“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经常叮嘱子孙们“只有学会做人,掌握了知识,就一定会有出色的”。在生活困难时期,他每天只能睡上3个小时,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创收”,早些年,通过养仔猪、钩松香、烧炭等艰辛的工作维系家庭生计。虽然家里耕有多亩水田,但还是到山上开荒垦地杂粮、水果,直到现在还经营龙须菜基地。勤劳终将供孩子完成学业,还清了银行贷款,崇尚读书的好家风得以保持。在他身下共有10个子孙接受过高等教育,远近驰名,其中人考入中山大学,1人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施惠无念热心公益树标杆
施惠无念。在镇上里里外外的人,都称赞朱显明夫妻俩是“大好人”“好心人”。邻里遇上突发事或家庭纠纷,他从不推却,第一时间到场调处和解,多年来处理了村里村外不下百件大大小小的事。在他经营辗米厂30多年间,为困难户垫支或免收加工费也是常事,有时还上门帮助有需要的人家从屋内挑出谷粒,送回大米。特别在九十年代前,由于农村用电负荷的影响,经常半夜起来为村民服务。受恩莫忘。从在年创建省级卫生村期间,全村共清拆了50多间猪牛栏或闲杂屋子,其中他家就拆除了6间,无偿献出00多平方米土地。他担任村长或村干30多年,无论是那个角色,都拥有一颗赤热的公益事业心和“铁牛”般的劲儿,不畏困难,勇于挑重,尤其在村道工程、文体工程、卫生工程、水利工程等十项工程中,表现更为突出,最难、最重、最脏的岗位都有他的身影。交椅村从年开始,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村”“肇庆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广东省名村”“广东宜居示范村庄”等称号,有效地感染和影响镇里镇外,每年都有许多村民纷纷前来该村学习、借鉴,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是梦想的起航之地
典型,是标杆、是示范
一份铭记在心的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
能让美德传承、正气远扬
为五好家庭点赞!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广宁开展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核酸筛查流调溯源联合应急演练广宁县融媒体中心编辑钟荣昊主编骆翠云总编李东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