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寄治(下)
朔州何时寄治并州界(即寿阳县境内)的?
有人认为应是在北魏整个统治期(-);
也有人认为只在北魏孝昌年中,即只有3年(-)。那个对呢?
据刘纬毅编《山西历史地名通检·第5页》朔州“北魏侨置,故治在今寿阳县。《魏书·地形志》朔州‘孝昌中改为州,后陷。今寄治并州界’。
"据清《寿阳县志》光绪本:“神武故城:在县西北二十里,今名神武村。《元和志》‘寿阳县神武故城,后魏神武郡也。在县北二十里,周废’。考后魏所立神武郡,领:尖山、殊颓二县,本属朔州。《通志》在周东南即武州山之别峰,昔贺拔氏居此。《地形志》云:后陷。今寄治并州界,则此盖寄治所在。《邑乘补遗》云:寿阳之神武城,为寄治之所。与属朔州者异。但亦同名尖山耳。
《中国历史大辞典(页)》对朔州是这样说:北魏正光五年()改怀朔镇置。治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时六镇起义*已占领怀朔镇,孝昌中乃寄治并州界,在今山西寿阳县境;后又寄治介休市界。北周废。
“朔州”一般称是“一州五郡十三县。”五郡为:
广宁郡、大安郡、太平郡、附化郡、神武郡。
又据《魏书·地形志》:朔州本汉五原郡,延和三年()治为镇,后改为怀朔。孝昌中改为州,后陷,今寄治并州界,领郡五,县十三
大安郡:狄那(今朝阳镇草沟村)、捍殊;
广宁郡:石门(今解愁乡石门村)、中川。
神武郡:尖山(今宗艾镇神武村[原尖山村])、殊颓。
太安郡,县三:太平(今平舒、太安村,旧村有太平村相同)、太清、永宁(今平舒乡古城村)
附化郡:附化、恩洋、五原、广牧(今平舒乡古城村)。
据此上述两个时间都不应是朔州寄治寿阳的准确年代。朔州治寿阳县不是在北魏的全部统治时期;孝昌(-)改州也不在寿阳县。据《嘉庆重修一统志·平定直隶州》卷一百四十九古迹"神武故城在寿阳县北,《魏书·地形》朔州,孝昌中陷,寄治并州界,领大安、广宁、神武、太平、附化五郡。《元和志》(《元和郡志》简称)神武故城,后魏神武郡也。在县北三十里,周废”。今寄治并州界”,就是指今寿阳北地,当时的中都县东北部(今寿阳县境内)。那么“朔州”寄治并州界”侨置寿阳境内的时间应该是北魏孝昌后,就是在北魏末年或东魏至北周初废掉的。
据王仲荦著《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年12月第1版年3月第5次印刷的。)页:"在公元五三二年的七月,调动了大*十多万,攻下了晋阳。高欢以原六镇流民为主,建立强大武装,自己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使之成为东魏*治中心。高欢取得并州后,就在晋阳修建大丞相府。后来,还建晋阳宫,把晋阳设成为高欢霸业的*治、*事中心。他还把三州六镇兵民从河北迁来,让他们居住在晋阳周围。侨置恒州於肆州之秀容郡城(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侨置燕州於并州故寿阳城(今山西寿阳县)西二十五(今名烟竹村),雲州於并州受县(今山西文水县东)北三十里。又把六镇改置为朔、灏、蔚三州,侨置朔州於并州界内,侨置灏於汾州之六壁城(今山西孝义县西南十五里),侨置蔚州於并州邬县界内(今山西平遥县西北二十五里)。从此三州六镇鲜卑,就改称六州鲜卑了。六州鲜卑因为构成为高欢的主要*事力量,因此他们在*治上处於优越的地位,他们家属的经济生活也有了天下一定的保障”。朔州寄治并州界的时间应该在高欢取得并州以后,在晋阳建大丞相府时,为了巩固防卫其周围环境而设立的。后其子高洋建北齐也续了此建置,一直到北周统一后才废止。
寿阳古城墙
那么侨治在山西寿阳的朔州今寿阳县有多大范围?据史书资料,应在寿阳县西北的宗艾镇、平舒乡、解愁乡、朝阳镇等乡镇的乡镇的河川之间,领郡五,县十三:
大安郡,县二:狄那(今朝阳[草沟村)、捍殊(待考);
广宁郡,县二:石门(今解愁石门村)、中川(待考);
神武郡:尖山(今宗艾镇神武尖山村)、殊颓(待考);
太安郡,县三:太平①(今平舒、太安村,旧有太平村)、太清(待考)、永宁(今平舒乡古城村)
附化郡,县四:附化(待考)、恩洋(待考)、五原(待考)、广牧②(今平舒乡古城村附近地)。
侨置燕州,据明成化《山西通志》燕州城:"在寿阳县西三十里西安都。《方志图》云:北齐置州于此。今谓之烟竹村。”当指今寿阳县西南燕竹镇的南燕竹村、北燕竹村。燕有写烟之字。
朔州是在高欢占居并州后,把原六镇的人从今河北省地安排到并州界的地方上,成为并州外围的屏障。应该在北魏末期最后一二年和东魏初,因是高欢建立的,后为北齐所接受,直到北齐灭亡和北周初才废止。对于这段历史,应该认真考查,以还原历史真相。
注①:太平郡和太平县。有认为太平郡和太平县治在今寿阳东北二十多里的太平村。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其指应该是今尹灵芝镇太平村。据我观察朔州五郡十三县大约在三国时的广牧县地域,约在今平舒乡、解愁乡、宗艾镇及朝阳镇西等地,而不可能到寿阳县东北远40里处的太平河川上。祁寯藻的《马首农言·杂说》中有:“余家平舒村,在太安村南二里许。《[寿阳]县志》西北乡十七所。其一平安所辖一村曰太平,距城三十里。是太安、平舒本一村也。”平郡及太平县很有可能在此。但有待深入探讨。
注②:广牧县。广牧县属新兴郡,东汉建安二十年(年)置,治所在九原县。领:九原(今山西忻州市)、晋昌(定襄北)定襄(定襄)、云中(原平哼阳西南)、广牧县(寿阳西北).广牧县治在今寿阳县平舒乡古城村,约在西晋废。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部分》,约在寿阳县西北平舒乡、解愁乡、宗艾镇及阳曲县等地。后在朔州附化郡也有广牧县,其县面积仅存今古城村附近地区,寄治仅居逃奔人口,依山谷河流而寄宿。(完)
图文来源
王希贤
本期编辑
潘福明潘丽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