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广宁县是全世界最大的青皮竹生长地之一。青皮竹节长柔软,韧性好,特别适合精细编织。广宁人陈三妹,从小就会竹编,但是这门传统手艺却赚不到钱。一直到参加了当地人社部门组织的“乡村工匠”培训,陈三妹才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原来,一片竹林加一双手,就能编织出金山和银山。
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扶溪藤制品工作坊藤编匠陈三妹:
广宁盛产竹
我奶奶爷爷爸爸妈妈
就是用这些竹做手工艺
不到15分钟,一个竹筐在陈三妹的巧手下就完成了。
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扶溪藤制品工作坊藤编匠陈三妹:
虽然我们织的竹编世世代代都有用
现在都有用
但是我赚不了钱
广宁竹海名声在外,可是,砍竹编竹工作辛苦,普通竹编制品价格低廉,年轻人不愿意留下来干这行,留守的妇女老人又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干。陈三妹们空有一身手艺,却还是不能摆脱贫困。
县人社局积极转换思路,引进了藤编项目。藤编工艺简单易学,不用出苦力,特别适合留守农村的老龄劳动力操作。而且藤编家具美观环保耐用,在欧美市场销路很好。陈三妹有竹编手艺的基础,被选派参加藤编技术骨干培训班。
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扶溪藤制品工作坊藤编匠陈三妹:
会织竹编就会容易点上手
所以(学藤编时)难度就不大
虽然(材料)性质不同
但是一看一学
其实也差不多
藤编需要机械辅助固定之后才能开始编织,习惯了手工编织的陈三妹刚开始使用机器时也是战战兢兢。
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扶溪藤制品工作坊藤编匠陈三妹:
我们一开始就是不敢用
用风机来打
后来师傅教我们如何操作
心要定不可以急
勤奋好学的陈三妹不断练习,很快上手,培训结束后,还当上了藤编扶贫工作坊的师傅,做好传帮带。
陈三妹江爱娣:
这样穿过来
就是这样织过来
这个位置要拉紧一点
扎紧一点
(是不是这样)
嗯
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贫困户江爱娣:
又有空闲时间带孙子
又有时间来做事
我就用心去学
学会了就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不管怎么说都有点收入
藤编产业在广宁越做越好,陈三妹也成立了自己的藤编扶贫工作坊,带领着村里的留守劳动力一起干。她自己最高月收入可达到元,带动就业近50人,其中16人为贫困户,人均可获得月收入-元不等。
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扶溪藤制品工作坊藤编匠陈三妹:
全部都是这里附近的人
带着大家做多一点
最终目标就是能够个个都赚到钱
早点脱贫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中国广宁(ngning)
长按识别加中国广宁
为 广宁人 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