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广播电视台大型人文纪录片
《肇庆古村落》
将于2月5日——2月9日20:05
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
《南派纪录片》栏目播出
大型人文纪录片《肇庆古村落》从“家”的理念出发,讲述从家到人,从“祖屋”这个大家庭开始,到结婚、生子、养育,耕读传家的传统,乡村中的生存、生计状态,到延续了千年的节庆活动。以《祖屋》《繁衍》《耕读》《生计》《节庆》等五集来构建起这部片的叙事逻辑。
《生计》:讲述肇庆古村落的手艺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依然传承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农耕文明时代流传下来的生计手段,古老的手艺依旧因循着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匠人精神。这些端砚雕刻、草席编织、古法造纸、山狮制作的非遗传承人对于自己的手艺充满着敬畏,传承发展着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砚,是肇庆人用石头刻就的一张名片。
从开凿砚石到端砚成型,是肇庆人最具代表的生计。这一生计延续了多年。*岗镇白石村是著名的砚村,年前,第一代采石制砚的手艺人聚集到这里定居,后来逐渐形成村落。
在白石村,每个端砚世家和制砚工匠,都有着属于自己家族的风格和特点。千百年来,这些制砚人用雕琢与石头对话。
草席编织也是肇庆人靠水吃水的一个重要生计。出生在肇庆高要区金渡镇水边村的莫伟祥是广东省金渡花席编织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编织水草席的手艺,是从小在妈妈身边学会的。
现在的金渡镇,只有不到人在从事着花席的编织。在他们的心中,金渡花席编织不仅仅是一种技艺,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有温度的传承。
肇庆四会古镇邓村被称为“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四会邓村的古法造纸,都集中在邓村的扶利村。这个村子几乎家家都在造纸,工艺流程依然沿袭年前的蔡伦造纸法,从砍竹、挞竹、到抄纸、包装,十多道工序,几乎完美地再现了《天工开物》记述的全过程。
81岁的张熀元是肇庆“古法造纸”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他出生在扶利村一个有着年历史的古法造纸世家。9岁开始学习造纸,70多年一直坚守古法造纸的手艺。
舞山狮,是肇庆广宁山区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活动,集祈福、祭祀、辟邪、武术为一体。现在广宁县有80多支山狮表演队,所用的狮头几乎都是由广宁县江屯镇大连塘村的张玉芳和堂兄张明芳制作的。他们是广宁山狮制作手艺的第三代传人。
▼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