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清水潺潺,
两岸河堤用鹅卵石铺筑,整洁亮丽;
沿河修建的滨水木栈道两旁种满了桃树,
3个具有浓郁乡土风格的
“忘忧”景观亭点缀其间,
两岸之间以亲水走廊相连接,
构成了小桥流水、绿草如茵的美丽景观。
这幅江南水乡的景致正是螺岗镇。
△图源:广宁发布
螺岗镇是广宁县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缩影。近年来,广宁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广宁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尽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和美丽乡村。现今,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美丽画卷,正在竹乡大地上缓缓展开。
△照片由广宁县委办提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今年6月,经省*府批准,肇庆市生猪产业园、广宁县肉鸽产业园列入了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年10月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肇庆配送分中心项目正式落户广宁,目前完成投资6千多万,预计今年底首期启动运营。
?年12月省级油茶产业园全面建成,3A级康帝油茶文化博览园开园接客。
这些都标志着广宁县农业产业
正向着高质量发展。
△图源:广宁发布
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产品的旺盛需求,年以来,广宁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关于肇庆市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的工作部署,立足广宁实际,坚持粮食安全生产,发挥县内油茶、生猪、肉鸽、蔬菜四大特色产业和龙须菜、竹笋、番薯(番薯干)、*沙鳖、优质肉牛、南药等六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大力推进生猪、肉鸽、油茶、番薯等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落实“一村一品”扶持*策等为举措,全力打造“双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截至年8月,全县农业经济总产值39.99亿元,同期增长7.5%。
广宁县发挥生猪主产区的区域优势,
立足肉鸽项目与本土的
油茶、番薯干等农产品的基础,
推进生猪、肉鸽、油茶、番薯等产业园建设,
让该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雏形日渐显现。
△图源:广宁发布
目前,裕辉农牧年产量30万头养殖场和日屠宰生猪量头的肉食品加工基地正在动工建设,计划在3年内建设一个现代化、标准化的肉食品加工基地,预计投产后年产值64.8亿元,创税2.16亿元。△图源:广宁发布新领航肉鸽养殖基地已完成投资1亿元,养殖场、生活配套区基本成型,预计年内可运营投产,预计年产值3亿元,创税多万元,将成为省内最大肉鸽生产基地。△新领航肉鸽养殖场。广宁县供图
总投资2亿多元的广宁油茶产业园项目,初步通过省第三方验收,将成为粤西地区最大的油茶生产加工、油茶文旅基地。△广东康帝绿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图源广宁发布
番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绿色番薯种植基地7个共多亩,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农户新增轮作种植面积多亩。广宁潭布镇拆石村番薯基地。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作为有效促进“”工程实施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手段,成为广宁县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经济旺村的重要举措。目前,江屯龙须菜、木格水翁龟鳖等9个“一村一品”项目,已经在今年8月底完成建设。而五和镇肉牛、横山镇苦笋项目等10个项目,也在准备实施阶段。在休闲旅游业建设上,广宁以连续两年上榜“全国最美县域”荣获“中国最佳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称号为契机,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打造“红+绿”旅游新线路,以绥江水岸功能发展带为轴,构建文化生态旅游大走廊,发展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图源:广宁发布
深入推进人居环境大整治
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村
螺岗镇曾是广宁县基础设施最差、
镇容镇貌最落后的乡镇,
但是经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镇书记项目
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后,
该镇一跃成为“绿色生态山水竹乡”的农旅小镇。
△图源:广宁发布同样完成“华丽转身”的还有江美村,
该村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后,
成功打造成为“红色文化村”,
每天都会一批又一批的人群涌进这里,
他们看红色展览、听革命故事、
逛百年老屋,学习红色革命精神,
现在的江美村已从原来的贫困村
变为远近驰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梁亮摄
近年来,广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农村“颜值气质”。目前,该县26个省定贫困村面貌也得到明显改善,条20户以上自然村已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村巷道硬底化、雨污分流(污水暗渠化)、改厕和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动工率达到%,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美化。
△图源:广宁发布在“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广宁县把拆旧复垦与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泥砖房清理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开展,进一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农村里的泥砖房“变废为宝”。
截至年8月,该县拆除泥砖房1.6万间、66.2万平方米。而原有的“泥砖房”则变成了补贴和土地指标,在良好的*策之下,不少村委会还把列入拆旧复垦项目的土地,卖指标,变资金,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同时集约整合分散建设用地,建设工具房、停车场、小公园等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未来还打算利用改造好的土地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民宿、农家乐。
图源:肇庆西江网△图源:广宁广播电视台打好“组合拳”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广宁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达到“八有”脱贫标准,并完成退出,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32元,大幅超过省元的标准;全县26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达到“十项”退出标准,%实现退出。取得的良好成绩,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力量。广宁县通过抓基层*组织带头人、抓村“两委”班子、抓*员队伍,充分发挥出*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带头人带动班子、班子带动*员队伍、*员队伍带动广大群众的方式,全面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年一举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刘锋光在脱贫工作上,广宁县打好“组合拳”,有效推进贫困户脱贫,通过制定针对性强的*策,从根本上保障贫困户的脱贫基础;同时不断创新就业扶贫的措施,破解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难题,助力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并因地制宜,推广传统优势产业种植;还开展合作办学,培养脱贫专业技能。
此外,广宁县积极在消费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上下功夫。为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该县的扶贫部门结合打造乡镇电商服务站点和电商平台,以电商销售的新形式,积极推动贫困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学校、进社区、进食堂等,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同时,广宁还与农业银行、农商行、邮储银行三家金融机构签订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业务,共累计投入风险补偿担保金万元,共可放款额度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放贷户共万元,累计贴息46.55万元。
开创共建共享共治新局面
建设和谐文明幸福新农村
广宁县以*建为引领促乡村振兴,以基层治理促村民自治,走出了一条“*支部+理事会+群众”的新农村管理好路子,形成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生动局面。△图源:肇庆西江网据了解,广宁县在充分发挥基层*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组织书记,管好用好贫困村“第一书记”,着重从致富能手、退伍*人、大学生等人中选拔出*性强、作风正、愿意带领群众致富的*员担任村干部。同时发挥好乡贤队伍作为村*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的作用,利用地缘、人缘和亲缘优势,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融洽邻里关系,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
道德讲堂,活力广场舞……广宁县在完善农村硬件的同时,还注重培育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该县加大核心价观值宣传力度,通过开展乡风文明涵养活动、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好家风建设、文明村镇创建和培育特色民间民俗文化项目等方式,扮靓农村环境、构筑文明乡风、培育新型农民,让广宁的农村环境美、风尚美、人更美。
肇庆农业农村编辑部
西江日报记者张苑卉
特约记者凌杰
通讯员冯铁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