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诗僧往往于大自然中寻求生命真谛诗歌的素材,他们远离世俗城镇,生活在环境清幽的空山深谷中,力求在此中实现自然而然的顿悟。在他们眼中,一方面是“山林大地皆演法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花无非般若;另一方面是“我即山林大地”,他们仿佛觉得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自我内心的外化,而寒山便是其中之一。寒山子的一生有长达七十年的时间隐居于天台山的寒岩,他的诗自然离不开这里的山水草木。天台山别致秀丽的自然美景,正是诗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逃离喧嚣走进深山,诗人所寻求的是不为尘世所累的生活方式,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更是“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③的隐逸态度,寒山已然消融在大自然中,把精警喻世的哲理以隐喻、象征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再比如这首“寒山多幽奇,登者皆恒慑。月照水澄澄,风吹草猎猎。凋梅雪作花,杌木云充叶。触雨转鲜灵,非晴不可涉”。这一幽奇寒灵之境,正是高不可攀的禅境,自然界中似乎只有山是繁华闹市最明确的对比物,能够与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人心浮躁的现代都市相对抗衡的是沉默无语、存在已久、蕴意深长的群山。寒山与美国当代自然文学作家们走向山野,为的是从事一种心灵的朝圣,表达一种与众不同的理念。 美国加州大学的蓝彻斯特教授在评论佛教与自然的关系文章中说:“人人本有佛性,但对于中国人非常重要的是无情之物有佛性这种教导。岩石、树、莲花、溪流、山皆具有佛性。因此,人心本以佛性为本性,与无情的大自然每一部分皆有共通之处,因为大自然也有同样的佛性。”④在寒山诗《鹿生深林中》里,诗人歌颂野鹿那种没有烦恼、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鹿生深林中,饮水而食草。伸脚树下眠,可怜无烦恼。系之在华堂,肴膳极肥好。终日不肯尝,形容转枯槁。”其实,在斯奈德的作品中,动物也同样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表现形式。诗中,他赋予熊、鹿、猕猴、郊狼等特殊的意义,完整地掌握了这一中国佛教中的万物皆有佛性之理,例如《光的用途》一诗:“禅/它暖到我的骨头里/石头说/我将它吸入体内,然后生长/树说/上边是叶子/下边是
6、我没同意和你在一起,没回你信息,没打你,就是怕梦会醒,会碎。你我这样每隔几年见一面,也挺好的。我心底有你,你心底有我。我不属于你,你也不属于我。我们的梦不会被现实生活沾染,又真又纯。对于我来说,爱不是个结果,而是每一分每一秒的相处,和别离后慢慢思念的过程。
制裁导致伊朗经济危机,但以色列不忘提醒世界各国面临的伊朗核威胁。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7日晚再次呼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伊朗核问题,他说:伊朗正在制造核武器,叙利亚的化学武器正在落入错误的人手中,以色列将认真对待这一问题,负责任的世界领袖也应当积极回应这些问题。美国彭博社7日称,以色列财长7日已抵达华盛顿,将推动美国财长盖特纳和其他*府官员不仅堵住制裁中的某些漏洞,还要对最后期限发出更强硬的声音。这位财长明确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制裁加谈判看上去是不够的。伊朗迄今为止一直利用谈判获取时间来生产更多的铀。美国反战7日评论称,以色列财长敦促美国给伊朗下最后通牒,内塔尼亚胡总理甚至暗示,接下来几个月内发动战争符合以色列的利益。 (记者 张梦旭 陶短房 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