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从急难愁盼转挡提质增效
TUhjnbcbe - 2025/6/27 10:54:00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5144569923770957&wfr=spider&for=pc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唐锦洪梁洁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城市发展的目的和动力。

近年来,肇庆“融湾”再提速的同时,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履职提质增效,把民生需求转化为增长潜力,把优化服务转化为竞争优势,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

五年来,肇庆新(改、扩)建幼儿园所、义务教育学校72所,医院床位多张,城镇新增就业21.48万人;建成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个,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比“十二五”期末增长63.63%。

如今的肇庆,一张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的民生保障网正在疾速织牢,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有机会、有保障、有未来、有幸福。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全力补齐教育医疗短板

现代化的教学综合楼、专业环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今年秋季,新落成的肇庆市第十五小学桥北校区迎来第一批学子。“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真好!”家长们的喜悦溢于言表。

得益于肇庆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近年来,全市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72所,新增优质学位7.18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99.73%。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优质学位供给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

此外,通过实施学前教育“”攻坚工程,肇庆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所,新增公办及政府购买普惠性学位合计个,学前教育毛入园率.24%。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肇庆并不满足于学位数量的增加,更着眼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为此,肇庆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改革,探索全市培养师资队伍与调剂教师编制管理相结合的改革模式和集团化办学机制,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让山区县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区的教育资源。

与教育一样,医院、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也是肇庆人民盼望解决的短板问题。

今年11月22日,医院标准建设的医院医院正式开业。“这里距离我家也就15分钟,以后不出肇庆,就能享受到省城一流的医疗服务。”一位市民感叹道。

除中山三院医院外,四会市医院托管医院医院(医院)也投入使用。医院医院医院,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与中医院合作,建设重点专科达到10个。

过去几年,肇庆还升级医院、县域急救中心、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下沉医疗资源,让群众更有“医”靠。

医疗资源下沉,医疗服务升级。一沉一升背后,是肇庆不断织密健康保障网,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提质增效的作为。当前,肇庆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功能互补、上下联动,中西医医疗机构齐头并进,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格局。

从安家到乐业

“三大工程”保就业促增收

在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的藤编扶贫工作坊,昔日的贫困户江爱娣手指灵活舞动,很快就编成了一个竹编篮子。“就是靠着这个,我家摆脱了贫困,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江爱娣脸上笑开了花。

在“十三五”期间,肇庆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市8.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其中一部分功劳,要得益于肇庆扎实推动的“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南粤家政·肇庆管家”“广东技工·肇庆工匠”三大工程。

在推进“粤菜师傅·肇庆名厨”工程上,肇庆建成4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4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4个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19个市级粤菜师傅培训站;成立了肇庆市粤菜师傅培训学校和烹饪实训基地,构建起职业(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企业的培训体系。截至今年11月,开展培训3.77万人次,获证人数2.97万人,带动8.8万余人就业创业、走上小康路。

同时,深入开展“广东技工·肇庆工匠”工程。通过推动肇庆市交通技工学校、肇庆公路技工学校并入市技师学院,全市累计开展全民技能储备培训63.9万人次,既为多家新建成的企业输送了技术人员,也强化了对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让他们端稳“金饭碗”。

“南粤家政·肇庆管家”品牌也逐步打响。通过建成全省首个市级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和肇庆市家政综合信息平台,制定“肇庆家嫂”品牌计划和“肇庆家嫂”诚信保障制度等政策文件,创新实施“肇庆家嫂”星级评定制度等措施,肇庆形成了以诚信创建、培训教育、就业创业、品牌推广为抓手的特色家政政策体系。当前,全市约有4万人从事家政行业,最高每月可收入上万元。

“三大工程”不仅为贫困户找到了出路,更为稳就业提供了支撑。过去五年,肇庆城镇新增就业21.4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

接下来,肇庆将继续推进“三大工程”提质增效,实施更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城乡劳动者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吸引更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年轻人来肇留肇就业创业。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共建共享幸福新城

休闲绿地变多了、背街小巷变美了、屋前屋后干净了、老旧小区也换上了“新装”……近年来,生活在肇庆的人们不难发现,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

拿出最好的地块来建设城市公园,这是肇庆提高城市品位、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重要措施。

去年,肇庆长者公园、公园等八个公园集中开园。进入年,府城遗址公园、肇庆红色主题公园——周其鉴公园等相继投用。广宁市民公园有望在年春节开放,元魁塔片区改造工程项目即将竣工,端州郡岗炮台将建成公园。

在江湖相夹的端州城区,曾经有多条瓶颈路,犹如城市肌体里堵住的“毛细血管”,让城区交通难以通畅。

肇庆市委、市政府向人民群众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要打通50条瓶颈路。16年来剪彩了6次的人民北路终于贯通,塔东二路等7条道路同日通车,新园南路贯通缓解了拥堵的情况……一次次啃下“硬骨头”,让一条条原来看似不可能的道路如期贯通,获得肇庆市民一致赞许。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一点一滴的民生改善,背后是肇庆连续多年七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的努力,以及每年办好10件惠民实事的承诺。

社会保障“兜底”,民生幸福“有底”。过去五年,肇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同步“五连涨”。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提高至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63.63%,惠及城乡居民59.22万人。符合参保条件的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已%参保。

养老服务也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肇庆建成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个,全市正常运营养老机构家,比“十二五”期末增加18家,增长17.5%,床位增加张,增长13.5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接下来,肇庆将把促进共同富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着力点,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声音

“肇庆家嫂”钱群兰:

“家政培训,改变了我的命运”

不久前,43岁的“肇庆家嫂”钱群兰从上一任雇主家离开,现在正在广宁县城的家里休息,再过几天,她要继续去佛山三水开启下一单任务。

当月嫂前,钱群兰和丈夫一直以种稻谷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钱群兰接到了当地政府委托学校免费培训育婴员、月嫂的宣传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开始学习。“毕竟是政府提供的免费学习机会,多学一门技能肯定不会错。”钱群兰说。

顺利通过培训考核后,钱群兰正式开启了家政从业之路。“高级月嫂更吃香,收入也更高!”在政府部门的鼓励下,她又不断参加家政培训,给自己“充电”,掌握了新生儿护理、月子餐制作、小儿推拿等新技能。随着掌握的技能增多和常年积累的口碑,她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从每月元增加到每月1.5万—2万元。

通过免费的培训成为一名金牌月嫂,钱群兰成了亲朋好友口中的“高收入群体”。在她的带动下,附近村庄越来越多农户开始参加家政培训。

“邻居的黄大姐,以前从未坐车出过远门。获得家嫂证后,现在她已经在东莞工作大半年了。”钱群兰聊起身边人的变化,显得很兴奋,“现在村里越来越多人买了小汽车,装修了新房子。感谢‘南粤家政·肇庆管家’工程,让我们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记者观察

肇庆的急与稳

急民生所急稳幸福基石

前不久,肇庆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建设健康肇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单独的章节重点列出,成为肇庆急民生所急,稳住幸福基石的注脚。

如何把握好民生事业,推进“急”与“稳”的关系?

年5月,肇庆市政府成立政府性资金绩效审核专责小组,通过对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砍掉非必要支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肇庆市委、市政府形象地把小组称为“大刀队”。自成立至今,“大刀队”已对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估,累计核减财政支出资金逾30.5亿元。

“大刀队”砍掉了无数个项目,但对于民生事业却相当大方,甚至把节约资金投入至民生实事中。去年全年肇庆民生投入较之前提高3.7个百分点,切实增强民生保障能力。

急民生所急,方能稳住社会安全、人民幸福的基石。肇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每年年初,肇庆都会通过投票确定十大惠民实事。年聚焦兜底民生、教育发展、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年继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急难愁盼转挡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