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打卡肇庆麒麟街54号,重温历史记忆多
TUhjnbcbe - 2025/6/4 22:21:00

斑驳的青砖

仍掩盖不住端州区麒麟街54号

当年那段辉煌的红色历史

80年前,这里是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所在地,西江特委负责人刘田夫就在这幢小楼居住了将近一年,领导西江各地党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和国民党反共逆流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红色记忆。

麒麟街54号。

修旧如旧

重新焕发光彩

近日,

记者在市文广旅体局文物科主任科员陈新忠

及肇庆市古城墙管理处

有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

进入麒麟街54号参观,

感受当年掩藏在这里的熊熊革命烈火。

麒麟街54号经过重新修缮的阁楼。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松连摄

这是一间建于清末民初的普通民房,

坐东向西,砖木结构,

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

此前由于年久失修,

楼房瓦面漏水,木楼梯、

楼板残破,厨房也坍塌。

为抢救保护这个红色革命遗址,年我市启动了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旧址抢救性维修保护工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工程于年完成,让这幢充满红色革命色彩的民居重新焕发光彩。

麒麟街54号内部环境。

走过门前的三级条石台阶,

推开木门而进,

门口是一个小天井。

再推开一扇充满岭南民居特色的趟门,

麒麟街54号屋内的摆设尽收眼底。

一楼分为前厅和内室,后面还有一个厨房。

沿着木楼梯拾级而上,

上面是一个小阁楼。

麒麟街54号内部摆设。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松连摄

据陈新忠介绍,

阁楼的地砖有一半仍是当年铺设的地砖,

保存得较为完好。

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共西江党组织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

●年3月,中共西江特委正式成立,王均予任西江特委书记,梁嘉任组织部长,朱荣任宣传部长,特委机关设在新兴。

●6月,特委机关从新兴迁至群众基础较好的广宁县。

●9月,王均予调任省委秘书长,刘田夫继任西江特委书记。

●10月,特委机关迁至肇庆镇,先后在塔脚、福肇社26号和麒麟街54号等地设机关驻地。可惜的是,经历战火的洗礼及岁月的变迁,塔脚、福肇社26号旧址现已无存,只剩下麒麟街54号这个革命遗址保存得还算完好。

麒麟街54号阁楼上的地砖。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松连摄

中共西江特委迁到肇庆后,

为更好地掩护机关工作,

党组织安排年轻的女中共党员周敏玲

来到机关,

与刘田夫假扮夫妻,从事秘密工作。

由于他们的机智勇敢,成功应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盘查审问,使机关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在这幢小楼里,刘田夫采取极为隐蔽的方式开展革命活动,领导西江各地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推动西江各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此外,中共西江特委驻在肇庆期间,刘田夫还领导西江各地党组织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当国民党顽固派宣布解散西江青年抗日组织时,刘田夫立即根据省委的指示,委托李超写文章加以抨击,在政治上反对国民党顽固派,进一步扩大党的政治影响。

紧接着,刘田夫以“铁夫”为笔名,在特委机关刊物《大众》上撰写了《与严重的时局搏斗》一文,揭露顽固派投降卖国的事实和阴谋,号召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和抗日将士进行顽强的斗争。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松连翻拍

年8月,刘田夫被调到中区工作。这时,中共西江特委由书记冯燊、宣传部长梁威林、组织部长杨甫、委员龙世雄、唐章5人组成。因形势不断恶化,逆流开始汹涌,特委机关由肇庆迁至德庆,后来又迁到三水和四会。

陈新忠告诉记者,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旧址

是中共西江党组织领导西江各县

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佐证,

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研究价值。

活化利用

打造红色革命遗址打卡点

年6月,

该革命遗址被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

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

今后麒麟街54号这个红色革命遗址

将配合府城复兴项目的开展,

让其得到充分的活化利用,

成为肇庆一个红色革命遗址打卡点。

多彩肇庆编辑部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松连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卡肇庆麒麟街54号,重温历史记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