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镇葵洞村发现有不法分子非法采砂,请加急处理!”7月底,肇庆广宁县北市镇一声“哨响”,得到广宁县水利局、自然资源局等6个部门的迅速相应。48小时内,相关执法人员便实地巡查取缔10个非法采砂点,并查处了相关非法采砂责任人。
类似的案例,近半年频频在广宁县15个镇中出现,这得益于广宁县今年4月谋划推出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服务基层工作机制。通过加强镇街党委的领导作用及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以“吹哨报到”的方式,广宁有效推进了职能部门专业力量、执法力量的下沉,解决了以往镇街协调部门“请不动、叫不来”的问题,打通了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后一公里”。
●南方日报记者余秋亮通讯员凌杰
资源下沉
查处环境违法等6类20项工作可向上级职能部门吹哨
“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最早出现在北京市平谷区,旨在解决社会基层治理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并取得较好成效。
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广宁县于今年4月印发《广宁县“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服务基层工作新机制实施方案(试行)》(下称《方案》),以切实破解镇街“责任大、权力小、事务多、功能弱”及“小马拉大车”等问题,推动资源、力量下沉,解基层所急,办群众所需,打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所谓“镇街吹哨”,是指镇街在基层治理中发现自身无执法权或缺乏执法人员力量无法处置的问题时,可行使召集权召集相关部门到场联合处置。而“部门报到”是指县直部门接到“镇街吹哨”召集后,按照规定时限要求,及时派出人员力量到现场开展处置工作,并抓好落实,将处置情况及时反馈登记。
在实际工作中,镇街在哪些方面可以“吹哨”?《方案》明确了查处环境违法、查处违法开采运输矿产资源、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6类20项“吹哨”事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土地管理、矿产管理、城乡建设、应急救灾等基层难以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方案》中均有提及。”广宁县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同时,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也写进《方案》中,以切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根据工作、事件的轻重缓急程度,《方案》相应设置“平急哨”“紧急哨”“加急哨”“特急哨”四种吹哨级别。同时,严格限时报到处置,分不同级别,要求镇街县相关职能部门在3个工作日、2个工作日、1个工作日和3小时内到现场开展处置工作,并将处理情况上报县里。
为确保新机制运行顺畅,广宁县还建立了“镇街吹哨,部门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