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总结了年上半年工作,部署了下半年任务。全会强调,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全会部署上来,把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把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抓紧抓实,确保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进一步提振真抓实干的精气神,努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区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区委书记常卫讲话。
全会充分肯定区委常委会上半年工作,肯定全区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任务会更加繁重。做好下半年工作,最根本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就是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贯穿始终,紧紧抓住“两大机遇”,牢牢把握“三区定位”,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重中之重,以服务保障冬奥筹办为统领,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重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要务,以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为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努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会强调,下半年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压实“四方责任”,做到“三防”“四早”“九严格”,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应急机制,把各项防控措施一抓到底,直至最后胜利。严格外防输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做好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管控。严格内防反弹,发挥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哨点”作用,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医疗系统全员院感防控,做好日常医疗服务。保留现有核酸检测资源和能力,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持续做好社区常态化防控,突出抓好老旧小区、筒子楼等重点部位的检查防控。做好集中观察点规范管理和统筹储备。加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防疫。严格公共场所、食品供应链日常防疫。有序推进复学复课,确保校园安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将防控工作融入居民生活。加快落实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总结固化疫情防控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长效治理,转变为体制机制。
二是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兑现“石惠16条”,在纾困、融资、用工等方面对企业精准帮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扎实推进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M11冬奥支线、1号线福寿岭站改造等项目,加快实施高井规划一路等市政道路和水电气热工程。加快推进北辛安、衙门口棚改进度,基本完成广宁村项目征收,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供给任务。大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提高过紧日子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优化新兴消费供给,加快京西地区传统商业升级,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恢复到正常水平。
全面落实全区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集中精力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见效。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健全完善园区管理运营机制,推动园区创新发展。围绕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加快构建“1+3+1”高精尖产业体系。全面落实“2+N”政策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擦亮“石景山服务”品牌。
三是加大冬奥服务保障力度。紧紧围绕冬奥测试赛,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统筹推进冬奥赛场周边及重点区域的整治和提升,保质保量完成全部冬奥相关项目。推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育产业、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实现跃升,让市民共享冬奥红利。深化与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的战略合作,落实冰雪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若干措施,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持续开展冬奥“六进”活动,推进冬奥社区建设,抓好冬奥文化宣传,打造“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
四是加快建设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秉承“新首钢就是石景山,石景山就是新首钢”的理念,力促新首钢地区与石景山区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加强区企联合招商,用好中关村新首钢产业承接平台,支持新首钢园区产业项目导入。推动一批工业建构筑物改造利用试点项目,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城市风貌。加快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北京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打造首都西部转型发展新高地。
五是决战决胜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坚持“对标全国、突出特色、问题导向、重点强化”的原则,全面推进社会面安全防控、城市秩序整治、城市环境整治、窗口服务提升、宣传舆论引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57项重点任务。持续抓好“擦亮城市西大门,文明祥和迎冬奥”专项行动,努力实现全域创建、常态治理、全面提升。坚持创城惠民,切实解决环境卫生、城市管理、窗口服务、学校教育、交通秩序、诚信经营、社会治安、生态环保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在创城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城市品质、增进人民福祉,让广大市民从文明创建中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六是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坚持对标对表,做好“十四五”规划与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多规合一。坚持系统思维,加强规划纲要与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做到“总、专、分”层层递进,构建科学完备规划体系。坚持指标设计精准科学。坚持项目支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新型业态培育等方面谋划一批重点项目,着力解决“四老四少”、功能性缺失等问题,提高中心城区承载力。
七是积极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认真落实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推进市级挂账项目实施和重点任务落地。加强永定河左岸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强精华片区保护建设。加大“三道五区”“六张名片”等重点项目支撑力度。加快模式口文保区建设,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历史文化功能区。加快实施永定河流域提升改造工程。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工作。
八是着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制定《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加强街道党工委对地区治理重大工作的领导,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深化“吹哨报到”改革。推动“接诉即办”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落实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定贯彻物业管理条例三年行动计划和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提高“三率”工作方案。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完善群众参与治理机制,打造“老街坊议事厅”示范点。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坚持疏控并举、整提并重,全面完成“疏整促”任务。实施3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积极开展城市修补。完善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一微克”行动,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全域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完善“山、河、轴、链、园”生态体系,实施“增彩延绿”工程,建设国家森林城市。
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七有”“五性”需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办好36件民生实事。牢牢兜住就业底线,加大居民就业和以训稳岗力度,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教育领域重点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石景山”。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康养护融合发展。完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补齐便民服务网点。建设生活性服务业示范区。实施68项济困工程,统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健全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受援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始终绷紧维护首都安全稳定这根弦,坚决守好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社会民生“三条底线”。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试点。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平安石景山。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切实维护网络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市场监测,做好保供稳价。开展城市安全隐患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建设韧性城市。
十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实施“景贤计划”。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接诉即办”、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监督,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施“党风廉政建设阳光工程”。坚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抓好全面从严治党考核,推动主体责任一贯到底。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全面领导,推进统战工作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团结协作的整体合力。
全会听取并审议了区委常委会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
来源: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