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清远红色记忆
一千多年前,韩愈担任阳山县令时曾感慨“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地主恶霸和官府势力滋生,横征暴敛,当地群众食不果腹、饥寒交迫。这种地瘦民贫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成立。
“或许正是处于这种情势,当时的人们都有一种推翻‘三座大山’,翻身做主,过上太平日子的迫切心态。”阳山县小江镇下坪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庆强介绍。
处于水深火热中的阳山人民,亟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黑恶势力。他们就像是一堆干柴,只要遇上星星之火,即可以爆发燎原之势。这为阳山人民革命武装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阳山人民武装起义便发生在小江镇下坪村,由此拉开了阳山解放的序幕。
党组织进驻指导组建武装队伍
走在下坪田心村,阳光照耀下,美丽乡村焕发出宁静惬意又朝气蓬勃的气息。村委会旁边,阳山人民武装起义纪念碑在高大苍翠的树木围抱下,庄严、静谧,仿佛在呢喃诉说共产党领导下的阳山革命斗争史。
年8月,共产党员陈枫(阳山人,—)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奉命返回阳山建立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在中共连阳特支的领导下,回到阳山的陈枫于当年11月建立了中共阳山县支部,阳山县党组织从此诞生。当时,党员只有陈枫1人。
中共阳山县支部成立后,上级陆续调派了一些党员来阳山活动,同时在阳山当地吸收进步青年加入党组织。
年3月,阳山有了中共阳山县支部委员会。
年3月,国民党阳山县政府通缉搜捕共产党员,阳山县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大部分党员离开阳山转战各地。
年5月,中共连阳中心县委恢复活动,统一指导连县(今连州市)、阳山、连山各县党的工作。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为了组织建立阳山县人民武装队伍,开展人民解放战争,年2月,中共连阳中心县委领导组建了中共阳山县小江区委员会。区委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发展阳山党的组织,壮大党的力量,组建武装队伍,发动起义。
年6月,下坪村建立了阳山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下坪支部。
中共小江区委及其所辖的下坪、西朝、小江三个党支部成立后,党组织和党员力量、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至年7月,阳山人民武装起义前夕,区委及其领导下的三个党支部党员人数已发展到17人。与此同时,由党员负责在群众中串联成立的秘密群众组织“革命兄弟会”人数也达到多人,为日后的人民武装起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准备了充足的兵源。
小江区委又安排共产党员王廷雄和梁受英打入国民党政权内部,分别担任西江乡副所长和小江乡第八保保长职务,既可以侦察国民党内部情报,做到知己知彼,里应外合,又可以利用国民党公职的身份以抗匪保家名义向国民党政府要粮要枪。同时,也以训练壮丁的名义,集中训练武装起义的后备人员,提高军事技术。
连夜决定翌日立即起义
年冬,张彬(广东开平人)接任中共连阳中心县委书记后,直接领导于同年8月建立起来的中共黎埠虎岗中学支部,吸收了一批在校师生加入党组织和青盟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简称“青盟”),动员他们深入黎埠农村秘密发动群众成立“革命兄弟会”和“分田分地会”等秘密群众组织,虎岗中学党支部在党的直接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在武装起义准备阶段,张彬多次秘密进入下坪,检查武装起义的人员、武器、粮草等各方面的准备情况,又两次派出地下交通员前往广宁(肇庆市下辖县,北靠阳山)向中共粤桂边区工委报告起义的准备情况及请示工作,粤桂边区工委也派出黄振等军事干部来到下坪参加武装起义领导小组,帮助组织指挥阳山武装起义。
经过年2月到年7月两年多时间的充分准备和缜密组织,阳山人民武装起义已万事俱备,箭弦待发。
年7月中旬,武装起义的意图被国民党当局觉察,拘捕中共下坪支部书记梁呈祥(下坪田心村人,—),支部组织、武装委员梁受英的签署令已经发出。
14日清早,小江乡乡队副伍鸿儒带领一群自卫班荷枪实弹进入下坪村搜查梁呈祥家,虽无所获,但情势已十分危急。
中共下坪支部连夜召开应急会议,作出决定,起义必须立即在15日举行。起义的旗号为“阳山人民抗征抗暴义勇队”,梁呈祥任队长。起义后队伍开进黄坌乡大东山。
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九)晚,37名参队起义人员,连同中心县委领导和粤桂边区工委派来的军政干部共46人宣布起义,起义队伍连夜向大东山进发。武装起义由此拉开了阳山人民解放的序幕。
7月23日,起义部队在打入国民党西江乡公所任副乡长的共产党员王廷雄配合下,外攻内应,一举攻下了西江乡公所,活捉乡长郭汉亭,全俘自卫班16人,缴获长短枪16支和粮食一大批。起义部队首战告捷。
8月16日,起义队伍与西江部队“飞雷队”在黄坌高陂胜利会师,并与“飞雷队”部分兵力合编为“阳山人民抗征自救队”。年4月,队伍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第五团。同年,配合南下大军至12月24日彻底解放了阳山县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