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锦之战”是年(明熹宗天启七年)明军与后金军之间展开的一场大战。这一年的元月,皇太极出动大军进攻朝鲜与东江镇,之后又旋即于五月率大军围困辽东的锦州与宁远。在大明王朝辽东将帅们的通力配合下,打退了后金军的进攻,皇太极无功而返,史称“宁锦大捷”。
宁远古城墙(今兴城)宁锦大捷的取得是明军各方通力配合的结果,袁崇焕、祖大寿的固城坚守与适时出击,满桂、尤世禄的野战对后金军主力的牵制与吸引,赵率教对于锦州城的坚守以及抓住机会适时主动出击,皮岛毛文龙出奇兵长途奔袭后金辽阳城。明军将帅之间互相策应,致使后金军左右、前后不能相顾,这些都是宁锦大捷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同时后金军的一些战略战术上的失误也是造成此次战役最终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其中的关键点一是满桂的野战,二是毛文龙对辽阳的奇袭。(辽阳距离后金军沈阳不足百里)
“宁锦之战”浮雕满桂与尤世禄
在得知后金军大举进攻锦州后,朝廷命满桂领兵增援。满桂从山海关带了兵赶到宁远,而巡抚袁崇焕以宁远兵不可动,只是从这兵中挑选精兵,又从自己的兵中选了,合为人,让满桂、尤世禄领着出援锦州。刚出城不久就与后金军前锋遭遇,皇太极得知前锋蒙古兵与明军遭遇,误以为明军派大军增援锦州,便领兵向宁远方向迎击。他可能是没料到明军就只来了四千骑兵,一路追到了宁远城下也未遇到明军主力。并且在宁远城下驻扎,开始围攻宁远城。后宁远城守军开城迎敌,祖大寿出城配合满桂、尤世禄在城外与后金军激战。
影视作品中的袁崇焕袁崇焕与祖大寿
当时在宁远城内,袁崇焕和内镇太监一起驻守,整备火器,准备迎战。城外,布列车营,前面挖掘深壕作为屏障,明军都撤到壕内侧安营。以车为营,布列枪炮以待。满桂与尤世禄在宁远城东二里外,沿城环列枪炮以待。后金军攻城,袁崇焕则在城头指挥若定,依托坚固的城墙,用大炮轰击后金军,双方展开激烈的攻防战。后金军对锦州城久攻不下,渐显疲态。锦州城内的明军趁势开城出击,皇太极亲率贝勒阿济格与诸将、侍卫、护军等向明军疾驰进击。诸贝勒来不及披甲戴胄,仓促出战。满桂与尤世禄也趁机出击策应。明军城上城下互相配合,炮火、箭矢齐发,皇太极大帐被炸毁,萨哈连贝勒、瓦克达阿哥俱被创,后金军伤亡惨重。
明末辽东形势图锦州城赵率教
后金军最初围攻的是锦州城,赵率教一方面闭城坚守,一方面派遣使者议和,想以此拖延时间等待援军。其实皇太极本想以围困锦州城吸引明军来援,用围点打援的方法消灭明军。而明朝援军迟迟不来,锦州城也久攻不下,这个时候皇太极接到了前锋与明朝援军遭遇的情报,误以为明朝已派大军来援,于是便分兵朝宁远城方向进击。由于皇太极率主力迎击满桂军,致使锦州城压力顿减。赵率教趁势从锦州城内杀出,大败后金军,遊击觉罗拜三、备御巴希俱阵亡。
五月二十九日,在皇太极从宁远撤退以后,又在锦州合兵一处,围困锦州了些时日,遭明军大炮和其他兵器还击,伤亡数千人。加之毛文龙又出兵袭击辽阳(离沈阳不足百里),给后金后方造成巨大压力,皇太极鉴于围攻锦州过久,取胜无望,于是下令撤军,返回沈阳。
影视作品中毛文龙的形象东江镇毛文龙
年的广宁之战后,毛文龙率军深入敌后,开辟东江镇,后又退守皮岛。这时候毛文龙的战略价值就凸显出来了。毛文龙率部奇袭离后金大本营沈阳不到50公里的辽阳,迫使皇太极不得不退兵回援。在宁锦大战中堪称躲过一劫的袁崇焕也因此对毛文龙感激万分,上表替毛文龙请功,不绝口地狂赞:
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
由此可见毛文龙所在皮岛的战略价值。
影视作品中的崇祯皇帝他们这样的组合与兵力配置才是对抗后金军的理想模式,可惜的是这样的模式随着崇祯皇帝的即位、袁崇焕的大权独揽、以及毛文龙的被矫诏斩杀而土崩瓦解。致使明军在后来对后金军的作战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究其原因,直接原因在袁崇焕,根本原因则在以崇祯为首的大明朝廷。
明末将领毛文龙的一生概览
袁崇焕与毛文龙的对比分析
袁崇焕与满桂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