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那年夏天,为了寻找冯婉贞,我骑破单车跑遍
TUhjnbcbe - 2025/4/10 6:34:00
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一、初识冯婉贞

当年在农村老家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让我们这群半大小子热血沸腾。这篇叫《冯婉贞》的文章讲的是清朝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距离圆明园十里有个由猎户构成的村子叫谢庄,谢庄有一个19岁的美女英雄叫冯婉贞,她智勇双全率领乡亲们痛击侵略者的故事。

冯婉贞艺术形象

那时候的我们痴迷武侠电影和小说,学这篇课文不久前刚在打谷场上看完电影《火烧圆明园》。电影和课本两种兴奋叠加,在学校中午吃饭的时候,班上的几个头面人物和武林高手便聚集在教室后排黑板报下面高谈阔论。

从陈真霍元甲谈到奕和西太后;从义和团侃到圆明园;从洋枪洋炮说到南拳北腿;又从冯婉贞说到了赵一曼,越说越来气,越说越激动,都觉得清政府窝囊,冯婉贞了不起,但我总是觉得冯婉贞的故事有点悬,不像真事儿,英法联军跑谢庄村里图个啥?又不为了下乡扫荡抢粮食......

我把我的怀疑一说,就遭到大家义愤填膺地一致谴责和嘲弄:

杨建国:咋就不是真的呢?英法联军就不兴找个地方修炮楼,建个据点了?

贾全利:鬼子打赢中国人是真的,中国人打赢鬼子就不是真的了?你个汉奸!

郭招弟:赵一曼、刘胡兰、秋瑾都是真事儿,凭啥冯婉贞就不能是真事儿?

我寡不敌众,但又不甘认输,说到:要不,咱问问小杨老师......

杨老师是我们历史任课老师,其实比我们大不了多少,泊头师范毕业属于小中专学历,刚参加工作,担任学校的副科老师,即教历史又教体育,平时爱跟我们一起打篮球、换磁带,无拘无束处得跟哥们儿一样,背地我们都在杨老师前面加一个小字。

我们推开小杨老师虚掩着的宿舍门,他穿个挎栏背心正蹲在地上洗衣服,桌上的单卡收录机里正放着齐秦的《大约在冬季》......

我们把来意说明,他站起身,边擦着沾满洗衣粉泡沫的手边夸奖我们:勤学好问值得表扬!有些事儿呀,历史课本没有,但不见得就是假的;比如说王二小、刘文学,虽然历史课本上没有,但那也是真实存在的嘛。冯婉贞的事还是去问问咱们闫老师,课文是他讲的嘛......

闫老师是我们班主任,同时也是年级的语文任课老师,他是学校的元老,连小杨老师也是他的学生。闫老师脾气大,上课的时候生起气来,爱用黑板擦砍人,板擦扔过去不管打着没打着,都让被打的学生捡起来送到讲桌上,这时候如果他不解气还会再饶一脚。

大家本来都挺怵闫老师,但有小杨老师勤学好问这个漂亮的帽子顶着,不去也不合适,我们只好来到闫老师的宿舍门前。

就谁去敲门这个事儿我们就争论了半天,最后杨建国一锤定音:是你说冯婉贞不是真事儿的,你就得敲这个门!

对对对!就得你敲!另外那几个小子随声附和。话说到这个份上,不去敲门也不行了,我仗着胆子敲了三下门喊道:报告!

进来!屋内传出闫老师的声音。

我推门进屋,闫老师正耷拉着双条腿坐在床上,左手摇着蒲扇,右手拿牙签剔着牙,缠着胶布的收音机里单田芳正播讲《隋唐演义》......

什么事?闫老师瞅着我一眼问。

我满脸堆笑:闫老师,有个问题想跟您请教。

胡老师:说。

我凑前一步:老师,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这是真事儿还是编的?

听完这话,闫老师把眼一瞪跟我急了:用同样缠着胶布的蒲扇戳点着我:

你小脑袋瓜里想什么呢天天,嗯?

这还有假吗,啊?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南有广州三元里,北有北京谢家庄,这都是中国人民抵御外辱的爱国表现......

好东西你不信,乱七八糟的啥都信,我看你跟社会上那些玩儿闹都学坏了......

杨建国、贾全利、郭招弟那几个没敢进来的坏小子扒着门框幸灾乐祸地呲着牙挤眉弄眼,臊得我脸上发热,心怦怦直跳,后悔的不行。

闫老师是我所在的这所农村初中里学问最高的人,在我们这群农村学生里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不信你看:全校十几个老师里,就他眼镜腿上敢拴红绳;就他上衣口袋敢插三支钢笔;就他凉鞋里敢穿袜子;就他头型敢跟毛主席一样,所以,他的话都是真理!

回教室后我又被这帮家伙嘲弄了一顿,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都成了他们的笑柄,没事就拿个铅笔或尺子学着闫老师的腔调和样子戳点我:你小脑袋瓜里想什么呢天天,嗯?我看你跟社会上那些玩儿闹都学坏了......

我心里那个后悔呀,悔的不仅是当众出丑,更觉得怀疑冯婉贞是一件愚蠢透顶的荒唐事,是对英雄的亵渎,实在对比起这位英雄,更何况还是美少女里的武林高手。

80年代后期的农村中小学教室

我当时想呀:什么时候能去圆明园逛逛,能去谢庄走一走该多好,一是好好受受教育,二来也算给英雄冯婉贞赔个不是,否则心里总是过意不去。

二、发现冯婉贞

星转斗移,白驹过隙。

香港回归的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了。

澳门回归的那一年,我来北京工作了。

单位就在北京大学西门附近的西苑操场,离圆明园近在咫尺。周末闲暇的时候、我爱骑着那辆80块钱买的旧自行车到处乱窜,沙滩、后海、史家胡同、东交民巷、吴家花园、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去一切当天能打来回的有故事的地方。

圆明园福海

圆明园是我最爱去的地方之一。需要说明的是,我去的不是圆明园公园,而是圆明园村,从达园宾馆门口那条胡同拐进去,经福缘门村往北过一个小桥几百米就是,圆明园公园其实就在圆明园村里,被一道金属围栏隔着,从围栏的破洞钻进去,就是圆明园公园的福海,钻洞逃票这事儿当年我跟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同事干过好几次,因为舍不得那10块钱,一穷遮百丑呀,呵呵,好汉不提当年勇丑,见笑见笑......

那时候还没有四环五环,圆明园村往北到清河河边,是一片茂密树林,密林里除了一些孤零零的坟头和几个捡废品的盲流窝棚之外,人迹罕至。但我每次来圆明园几乎都来这片密林,这里有一个神秘好去处吸引我,那是一段掩藏在密林深处的残墙。

这段三米多高的残墙坐落在一片高出地面的土丘之上,有二三十米长,尽管两端都已经坍塌,但从高大厚实的墙体可以看出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有多么排场,残墙根部除了尿骚味还长满了青苔,墙面上刻画着五花八门的涂鸦字迹如:北京我来了、xxx到此一游、xxx我爱你,xxx是个大王八.......

就在这残墙的右下角一处不显眼的地方,我发现一个不同寻常的印记,那是一幅画,用硬物在墙上画的:一个腰跨长刀的骑马美女,线条虽简单但人物很生动,头巾、大眼、翘鼻、小口、斗篷,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圆明园村前两年可是北京有名的艺术家村,好多落魄的画家都住在这里,也许这是其中哪位留下的)。

此情此景,我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个人的名字:冯婉贞!紧跟着迸发出一个伟大的念头:寻找谢庄,寻找冯婉贞!

三、寻找冯婉贞

我想仔细研究一下作者徐珂和冯婉贞历史背景,可海淀图书馆里能搜集到的资料,并不比比课文上多多少,只能从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这篇文章中寻找线索: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吾村十里皆平原,去村四里有森林..

根据文章线索我总结了几个要点:

1、村名:当时(咸丰年间)叫谢庄

2、位置:距离圆明园10里左右

3、村庄特点:周边10里都是平原,4里左右有一片森林

4、村民情况:当时多以打猎为生

根据这些要点,我把寻找范围锁定在圆明园西部和北部,10公里以内的地方(扩大了一倍),因为只有这些地区才符合森林、平原、打猎等条件和距离。

那时候没有电脑,更没有百度地图,三环以外都算郊区,北京地图上找不到几个圆明园附近的村庄,借着去青龙桥派出所办理暂住证的机会,我故意磨蹭功夫,就为了看派出所里挂着的辖区地图。

我的行动开始了!

我一般都是在周六日的时候,4点起床,草草吃点吃点东西就出发,一是为了多走几个地方,二来图个凉快,书包里带上几个包子,两大可乐瓶的凉白开水。

我先跑了圆明园周边10公里内的青龙桥镇、上庄镇、西北旺镇、温泉镇、后又到了昌平区阳坊镇,什么厢红旗、肖家河、树村、黑山扈、西北旺、平房、冷韩;唐家岭、土井、西北旺、韩家川、冷泉、东北旺、西二旗、六里屯、亮甲店、屯佃、永丰屯、大牛坊、皇后店、东玉河、西玉河、小牛坊、小辛店、高里掌村、白家疃村、东埠头村、杨家庄村、太舟坞村、温泉村、辛庄村、东马坊村、西马坊村、常乐村、上庄村、北玉河村、西闸村、八家村、皂甲屯村、东小营村、罗家坟村、永泰庄村、南玉河村、李家坟村、梅所屯村、双塔村、前章村、后章村、西辛力屯村、河北村、白水洼村、阳坊村、西贯市村、东贯市村、八口村、辛庄村、史家桥村、四家庄村、西马坊村、后白虎涧村、前白虎涧村等70多个村庄,结果一无所获。

后来又到了石景山区的五里坨街道和广宁街道街道以及门头沟区的王平镇、军庄镇、永定镇、斋堂镇下辖的几十个村庄,还是统统铩羽而归。

再后来听说门头沟有个冯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蹬自行车20多公里呼哧呼哧来了,大槐树下一个光脊梁的老头坐在小三轮车上和人聊天,旁边地上散落着修自行车的家伙什,我推着车过来满脸堆笑:您好,大爷

光脊梁老头上下打量我几眼问道:修自行车还是租房呀?

不租房,也不修自行车,跟您打听点事儿!我说。什么事儿?老头一听我既不租房也不修自行车,顿时失去了兴趣,显得不耐烦。

我:这个村清朝的时候也叫冯村吗?

老头:你问清朝的人去吧,我是不知道。

我:您知道冯婉贞吗?

老头:她是你什么人呀,谁家的闺女?

我:不是,大爷,冯婉贞是咸丰年间抗击英法联军的英雄,您知道吗?

老头:这村出过打鬼子的八路,没听说冯什么贞,你跟别人打听去吧,说罢头一扭不理我了...

在一阵哄笑声中,我讪讪得推车离开了.......

为了寻找冯婉贞,在那个盛夏的烈日和暴雨下,我骑着自行车跑了海淀、石景山、门头沟、昌平四个区的十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百多个村庄,做梦都在寻找冯婉贞,自行车都被我蹬坏了,后轴、链条、前轮外胎、后闸皮都换了一遍。但毫无结果,无功而返,期间多次遭人奚落挖苦,甚至被鄙视为傻x。

八月十五晚上,皓月当空。酒桌上,我又提起冯婉贞,合租的同事猛喝了一大口燕京啤酒,学着北京腔骂我:我看你丫真病得不轻!

我确实有病,这个梗在我心里埋了好几年,冯婉贞,你究竟在哪呀,我找的你好苦呀......

四、反思冯婉贞

日子过得真快!北京奥运会那一年,我成了一家杂志社的广告部主任,不仅配备了大小电脑,而且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了,经过多方考证我发现原来冯婉贞这个出自徐珂《清稗类钞》里的故事,原来是民国初期上海医生陆士谔虚构的,尽管冯婉贞是个虚构的艺术形象,但她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人们不愿意承认她是虚构的人物。

清稗类钞陆士谔

为了冯婉贞,我被老师训斥过,被村民嘲笑过,也被同事骂过。回想那年盛夏,为寻找冯婉贞,自己在烈日和暴雨下气喘吁吁地奋力蹬着自行车四处奔走打听的傻样儿,我竟被自己憨憨的青春经历深深感动......

不过有付出就有收获,当我带同事们去京西北的农家院搞团建,边撸羊肉串边如数家珍得讲述附近村庄的名称、特产、风貌、交通的时候,很多农家院老板都对我都挑起大拇指:真牛逼!比我们当地人都熟......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年夏天,为了寻找冯婉贞,我骑破单车跑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