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下蛋的鸡,
那么,
你见过会“生蛋”的竹林吗?
不仅如此,
这些“蛋”还有超高的营养价值,
这到底是什么“宝藏”?
下面,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破土而出的“竹荪蛋”
在广宁县坑口镇大汕村
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
大汕村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余学群正带领村干部和
坑口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队员一起,
穿梭在竹林中采摘已成熟的“竹荪蛋”。
广宁县坑口镇大汕村深氹洲的一片竹林里,
一个个“竹荪蛋”正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
身材圆润丰腴,味道独特清香,
肉质厚实,诱人采撷!
大汕村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学群:
采摘竹荪要讲技巧还要掌握好时间,采摘竹荪蛋不能连根拔起,那样会伤害其它菌的生长,也不要用蛮力折断,要保持基部完整、保证整个蛋的品质和品相。
竹荪蛋是竹荪未散开时的形态,
可以在白天的任一时间采收,
采摘过程要用巧劲,
以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住
一个成熟的竹荪蛋,
再用巧劲轻轻旋挪一下
即可使竹荪蛋脱离根部。
大汕村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学群:
竹荪蛋比竹荪的营养价值更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是名贵的食用菌山珍,被人们称为“菌中皇后”,可以入菜也可以做成美味的鲜汤,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富竹”带来生活富足
大汕村虽然连片平整的农田较少,
难以集中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但是竹林丰富,
开发林下经济具有天然优势。
年10月,
松兴种养专业合作社与大汕经济联合社合作,
在大汕村建设广宁县坑口镇
大汕村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通过上半年种植赤松茸、
下半年种植竹荪的轮种模式
充分提高林下经济效益。
项目首期投资约16万元,种植规模20多亩,每亩产值可达4万元。同时,还能让大汕村村民在家门口获得就业机会增加务工收入。预计,项目可为大汕村集体经济增加年收入约10万元。
不仅如此,
坑口镇还以“村委+专业合作社+农户”
模式发展竹下食用菌种植产业,
着力打造大汕竹下食药用菌种植示范项目。
坑口镇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邓健力:
接下来,坑口镇驻镇工作队将以大汕竹下食药用菌种植和古兴村竹下灵芝种植项目为示范引领,通过以点带面,打造坑口镇食药用种植示范带,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年底,
广宁县林下经济涉林面积达到52万亩,
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3.12亿元。
发展林下经济,
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解决当地村民就地就业问题,
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打造“绿色聚宝盆”
近年来,
广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通过“借绿生金”,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路。
△年《广东省广宁县发展林下经济典型案例》入选全国28个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也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入选案例。
其中,
位于广宁县横山镇罗锅村的
竹子种植示范基地,
一期建设80余种竹子完成异地引种,
60亩林下经济作物就地栽植培育,
游园栈道、休闲凉亭等
基础设施已全面铺建完毕。
△“广宁县竹子种植示范基地”效果图
据了解,
这里将以罗锅竹林旅游区等为中心点,
将绥江两岸1.2万亩区域
打造成集竹子种植示范、科普教育、
文旅休闲、红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的广宁竹海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现已建设生态停车场、林间栈道、休息亭、半山栈道及观光亭,完成竹海公园7公里森林步道建设,完成林下经济作物竹荪、灵芝及春砂仁种植。
此外,今年广宁还开展了绿色通道
品质提升行动,
优化提升绿道、碧道28公里,
建设竹林大道10公里。
目前已完成文旅路、
文旅桥两旁的绿化美化工程;
横山镇罗锅古街入口米临江碧道长廊建设;
通过乡村振兴竹子种植活动对省道S、
广宁大道进行扩绿,提升道路森林景观。
未来,广宁将持续发力,
让山绿、城美、河清、竹茂的
生态画卷成为广宁亮丽的名片。
来源:肇庆发布综合自广宁发布
图片来源:广宁发布
见习编辑:李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