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快进慢游”全域旅游交通体系格局
1、优化轨道交通营运系统
推进广佛肇轻轨等肇庆对接大湾区城市的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广“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开通从主要交通站场到3A级以上景区的客运线路,有条件的探索开通循环旅游专线。在广佛肇轻轨现有班次密度的基础上,探索增加广佛肇轻轨班次和行车密度,运行时间与途经肇庆东(高铁)站的南广、贵广高铁运营时间有效对接。增加肇庆往返深圳和增开肇庆直通香港的高铁班次。
2、完善道路旅游交通网络
全面构建内部交通网络,解决游客到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优先按省级道路标准补贴高速、国道连接到国家AAA级以上景区的道路。基本实现两条及以上高等级公路通达国家AAAAA级景区,一条及以上高等级公路通达AAAA级旅游景区,一条及以上二级公路通达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风情小镇、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小镇、重点旅游乡村、绿道及古驿道等重要节点。鼓励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开通高铁站、长途汽车站、市区到景区的旅游专线串联端州区和鼎湖区的景区、景点和博物馆等。有条件的县市(区)鼓励开通各县市(区)内循环的旅游专线。在全市境内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内提供游客信息服务。
3、打造两个旅游交通环回网
以“端州—鼎湖—新区”为重点的中心城区,重点完善北部省立1号绿道建设,南部提升滨江沿线交通建设,打造“肇庆东站—鼎湖山—北岭山—七星岩—府城—沿江路—肇庆东站”的旅游交通环回网。以德庆、封开、广宁、怀集等四县为重点的西部板块,完善千里文化生态旅游大走廊道路体系,结合西江沿线国道的建设,打造西江旅游风景道。推进怀阳高速的建设,与广佛肇高速、二广高速、汕昆高速形成环肇庆旅游环回网。提升两个交通环回网道路体系的景观与旅游功能,形成旅游风景道示范段。
(二)打造全域旅游集散和服务系统
全面打造全市全域旅游集散和综合服务系统,构建多级旅游服务体系。
1、超级游客服务中心
依托肇庆东站打造超级游客服务中心,并建设成为汇集“肇庆市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和“肇庆市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两大功能的肇庆旅游服务枢纽,成为全市旅游未来的新闸口,为游客提供旅游集散、旅游咨询、门票预订、酒店预订、旅游组团、车辆租赁、医疗救助等系列旅游服务。打造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中心,促使肇庆成为大湾区面向大西南旅游交通要道的出发台和回归台。同时,积极融入、优化肇庆铁路口岸“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于肇庆对接大湾区入境市场需求。
2、一级游客服务中心
依托肇庆火车站综合体建设中心城区的一级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集散、门票订购等旅游服务。
3、二级游客服务点
二级游客服务点为各区(县、市)旅游集散中心。在端州、鼎湖、高要、四会、德庆、封开、广宁、怀集等各县(市、区),结合各县(市、区)的高铁站、轻轨站、交通客运站等交通枢纽和节点建设二级游客服务点,具备区域旅游集散、旅游咨询、旅游预订、医疗救护、特色商品展示等功能。
4、三级游客服务站
依托5A级旅游景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镇(村)、新农村连片示范区等重要旅游节点设置三级游客服务站,在满足片区内游客服务功能的同时,提供跨区域旅游咨询服务功能。
(三)打造全域旅游导览软硬体系
推进全域旅游导览硬件和软件体系。硬件方面重点打造全市全域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按照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道路建设和升级改造的规划,在市域内的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沿线、主要国道沿线、风景道和主题景观道沿线等规范设置旅游专用交通标识牌,在旅游集散中心、重要通景旅游公路入口、核心旅游吸引物入口等配套设置全域全景图,将肇庆全域的旅游资源要素全部纳入旅游交通标识体系。重点区域是端州区、鼎湖区、德庆县,重点干道是“端州—鼎湖—新区”干线、西江风景道、千里旅游走廊等大型旅游通道沿线。软件方面,借助大型网络运营商的力量,按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试点计划指引,合作开发我市全域旅游全息信息服务系统,特别是基于结合手机移动终端的全域旅游智能导览系统,实现全域导览电子化、网络化、适时化、便利化。
(四)深化全域旅游厕所革命
继续深化旅游厕所革命,将“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在继续完善旅游景区厕所改造提升的基础上,严格规范新建景区、休闲街区、农家乐、民宿以及其它旅游相关休闲景观项目的旅游厕所配置。把旅游厕所全面纳入相关行业的评定标准并成为首要条件。在端州区,制定相应鼓励措施引导沿街商铺、酒店、食肆厕所向大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