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金对峙时期,后金与明展开了一系列军事对抗。这些军事对抗中,后金广泛采用了情报战的方式。
其中最为重要的情报战如抚顺之战、开铁之战、沈辽之战、广宁之战和大凌河之战。
01“以智取胜”的抚顺之战
天命三年()是明清战争的首战之年。是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随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努尔哈赤亲率攻打抚顺城,另一路军则负责攻打抚顺城外的边堡。
大军出师前,努尔哈赤为攻打抚顺做了周密的谋划。
明代的抚顺城位于沈阳城东,隶属于沈阳中卫抚顺千户所。明廷在此设游击一员,负责当地边务事宜。
同时,抚顺也是明代辽东边墙沿线重要的交通节点,明朝于抚顺城外设立抚顺关,并在此与建州女真开展马市贸易。
抚顺因此成为建州女真进出明朝内地的重要关卡。
生长于辽东山林的努尔哈赤,自青年时代起,便时常游走于辽东各地的马市,对于抚顺地区的城防布局、山川险阻了如指掌,并与抚顺城的守将李永芳相识已久。
因此,后金若想攻取这样一座坚城必须要靠智取。
恰逢此时,皇太极提议后金军可借李永芳大开马市之际,化装成前去互市的商人混入城中。
“今四月八日,闻李永芳大开马市,至二十五日止,边备必疏,宜先令五十人佯作马商,驱马五路入城为市……内外夹击,抚顺可得,他处不战自下矣。”此一建议得到了努尔哈赤的首肯。
十四日,化装成商人的后金先遣队先行入城。
随后,皇太极领兵八旗军兵,紧随其后,赶到了抚顺城外。
是日夜半,先行潜入的后金军兵在城中内应的配合下于城中放火,顿时城中鼎沸“火烛冲天”,惊醒了守将李永芳。
努尔哈赤随即遣人送来书信对其进行招降,走投无路的李永芳遂降于后金。
当日,另一路后金军也攻克了抚顺城外的东州堡与马根单堡。
后金军队凭借内外配合的方式智取了抚顺城,打响了起兵伐明的第一战。
02“里应外合”的开铁之战与沈辽之战
萨尔浒大战后,后金并没有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中。
战后不久,努尔哈赤将开原铁岭作为新的征战目标,进而向沈阳辽阳等辽东中心城市进军。
努尔哈赤通过派遣谍工得知开原城守将马林定期开城放马,加之城中军兵士气低落,军备松弛,遂决定趁机出兵攻取开原城。
天命四年()六月初十日,努尔哈赤统兵四万向开原城进军。
此前,后金欲攻取开原、铁岭的消息,已为叶赫部探得并立刻通报给了开原城的明朝官员。
然而这一重要军情,并未引起开原官员的重视。
时值天降大雨,河水上涨,阻碍了努尔哈赤进军的步伐。
为了不引起开原守军的注意,努尔哈赤派出一小队后金兵向沈阳方向抢掠,并沿途虚张声势迷惑明军。
后金大军的突然到来打得马林措手不及,此时先行潜入城中的后金奸细打开了开原城门,使得后金军队得以顺利入城攻取了开原。
同年七月,努尔哈赤又利用收买铁岭守将丁碧为内应,再一次通过“开门迎敌”的方式攻克了铁岭城。
就在辽东危亡之际,明廷启用了熊廷弼为辽东经略。
甫一上任,熊廷弼便着手于安定民心、严明军纪,稳定形势,进而试图恢复失地。
在其精心部署及治理下,以辽阳、沈阳为中心的辽东防务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扭转了此前辽东明军边备废弛的不利局面。
此时的后金国还需用“以战养战”的方式维持自身发展。
为了寻找战机,天命五年()六月,努尔哈赤派出小股兵力向沈阳方向进发,为明总兵贺世贤、柴国柱所打退。
此次试探性出兵令后,金清醒地认识到,欲西进攻取辽沈还需等待时机。
明神宗的驾崩为后金攻取沈辽提供了机遇。此时的明廷内部党争愈演愈烈。
泰昌元年(),明廷任命袁应泰为辽东经略。
袁应泰上任后,立刻改变了前任熊廷弼所做的周密部署,使得辽东边防的指挥再一次混乱不堪。
恰逢此时蒙古诸部遭遇饥荒,为了扩充自身力量,袁应泰命令部下大量收降蒙古灾民。后金趁机暗结蒙古,安插大量奸细于明军中为内应。
“奴以东夷杂入西夷中为内应,外密合以某日潜入辽矣”,“奴用此计暗据辽沈”。事实证明,这些蒙古降民日后为后金攻取辽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后金还将袁应泰手下的贺世贤作为拉拢对象。
贺世贤本人“久有异志”,熊廷弼经辽时即已疑之,“使自为一军备调遣,不使定驻。”袁应泰经辽后,一改熊廷弼严格用人的做法,而以“宽收人誉”,并委任贺世贤负责收拢降夷。
结果,贺世贤劳师糜饷,后为人查出,为了自保,便阴通李永芳引后金军队来攻沈阳,自己作为内应,为后金顺利攻取沈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天命六年()三月,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军兵进逼沈阳城下。
由于沈阳城城坚池深,后金军队并未采取攻坚夺城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其一贯擅长的浪战。
贺世贤见后金军已薄城,立刻开门迎战。后金军队一面将其引入城外,一面着手准备攻城。
此时,城中的蒙古人内应砍断桥索,放下吊桥,打开城门招引后金军队入城。
后金再一次使用里应外合的方式,攻下了沈阳这一辽东重镇。沈阳失守后,袁应泰不得不将兵力收缩至辽阳一带,准备固守辽阳城。
三月十九日,努尔哈赤率八旗军兵临辽阳城下。袁应泰急忙派兵出城迎战。经过一番激战,后金军队打退了迎战的明军。
与此同时,潜伏在辽阳城内的后金奸细在辽阳城中到处放火,并点燃了明军的火药库。
守城明军顿时乱成一团,后金间谍趁机打开城门招引城外大军入城,辽阳城遂陷。
后金通过收买内应、里应外合的方式,接连取得了开铁、沈辽之战的胜利,致使明朝丧失了辽东大片土地。
与此同时,后金疆域的扩大也为日后努尔哈赤战略重心向河西转移奠定了基础。
03“未攻先得”的广宁之战
辽沈失陷后,辽东战事的一系列失利震惊了明廷。守住河西迫在眉睫。明廷任命王化贞为辽东巡抚,又召回熊廷弼负责经略辽东军务。
然而,辽东巡抚王化贞“素不习兵”,刚愎自用,“轻视大敌,好谩语”。在战守防务等问题上与熊廷弼相左,一个主战,一个主守。“经抚不合”愈演愈烈。这一矛盾很快便为后金所获悉。不久,即为努尔哈赤所利用。
王化贞希图联合林丹汗,并阴结李永芳为内应里应外合对抗后金。
努尔哈赤遂通过李永芳与其派遣的谍工往来活动,掌握了河西防务的情形及主要官员的个人品性。
在李永芳的联络下,后金收买了王化贞的得力干将孙得功为内应。同时,努尔哈赤加紧备战,伺机攻打广宁。
天命七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大军向广宁进军。大军渡过辽河,于西平堡遭到了罗一贵军的顽强抵抗。
王化贞闻知后金攻打西平堡的消息,立刻安排孙得功为先锋率军驰援。早已暗降于后金的孙得功无意与后金军队力战,刚一交战便迅速逃回。
刘渠、祁秉忠两路明军由于失去应援,大溃于后金军。
逃回广宁的孙得功一面扬言“生缚巡抚以为功”,一面于广宁城中造谣声势,讹言“敌已薄城,迎降者免死”。
城内居民闻知,纷纷出逃。
同时,孙得功又安排其党羽封存城中府库,逼令城内居民剃发等候努尔哈赤到来。待王化贞闻知,一切为时已晚。
随后不久,广宁城连同周边城堡不战而降于后金。
04“攻心为上”的大凌河之战
天聪五年(),后金大军兵临大凌河城外,从擒获的汉人口中获知大凌河城墙已经修完,垛墙也已经完工过半。
鉴于此前几次与明军攻坚战的失利,皇太极认识到了攻坚并非后金军队所长。皇太极说“我若攻城则士卒受伤,不若环城掘壕筑墙以困之。彼兵若出,我即战之。若有外援至,迎而击之。”其用意即是通过持久的围困,耗尽城内的粮食及军民的意志,最终使其不战而降。
因此,皇太极部署后金军队于城外挖壕部兵,对大凌河城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战术。
为了解除对围城大军的威胁,后金军队对大凌河城周边的明军堠台陆续予以拔除。“以炮攻降城西南隅一台”,“大凌河一台降,又以炮攻城东一台崩”,“城北外冈一台降”。解除威胁的同时,后金军队还从这些堠台获得了大量的军需物资。
与此同时,为了及时掌握明朝援军的动向,皇太极多次向锦州方向差遣哨探。“命每牛录遣护军一名,左翼四旗以总兵官阿山为主将,右翼四旗以参将劳萨及备御图鲁什为主将,往锦州、松山一带哨探。”两军交战中,及时获取敌方动态信息是一项重要的情报工作。
围城期间,城外的后金军队很难向城内派遣间谍获取城中明军的情报。
为了及时掌控城中动向,皇太极多次调兵诱敌出城,并于城外设伏诱杀出城明军。
如“初十日,明马步兵约五百人出城。镶黄旗固山额真达尔汉额驸率八十人击败之,斩其五人,追射至城壕而还。”“明人出城刈禾,布颜图率护军四十人追之,斩三十人”“三十日,大凌河城明兵出,欲攻城南之台……等九旗兵士击溃之,使壅集于门而掩杀之。”同时,后金军队从出城明兵口中得知城中缺粮的情报,了解到城中处境之艰难,即“擒大凌河城人讯之,言城中有粮半堆,以汉斛计之约有百石。原马七千,倒毙殆尽,尚余二百,其堪乘者约七十匹。夫役人等死者半,其存者不过以马肉为食耳。烧柴以绝,马鞍亦皆烧尽。”为了加速城中守军不战而降,皇太极不失时机地对城内展开了攻心术。
一方面,皇太极多次致书劝降守城主将祖大寿希望其放弃抵抗。另一方面,后金军队不断制造假情报以图迷惑城中明军。
后金军队令阵获的明军将领王游击绕城呼喊“钟总兵官自山海关遣我尽率所部兵来援尔祖总兵官,被诸申往围锦州兵击败斩尽,我被生擒解至此。”城内明军得知援军败尽,斗志锐减。
同时,后金军队还不失时机向守城明军射书劝降,进一步瓦解了明军的士气。最终,走投无路的祖大寿出城投降。
大凌河之战中,后金通过围困战的方式,断绝了明军城内外往来的情报活动。
后金据此巧设战机,以攻心战的方式配合兵锋相见的武装斗争,并因此取得了大凌河之战的胜利。
以上几场战役,均是明金对峙时期的关键性战役。
后金军队获胜的关键,无一例外都在于其成功开展了情报工作,并能够运用战略情报做出正确的指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