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必须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但就这,居然有人偷天换日,弄虚作假。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今年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补充耕地实地核查。12月13日,该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次核查情况,并对发现的12个典型问题项目实施挂牌督办。这是自然资源部成立后首次公开通报挂牌督办补充耕地问题项目。
不合格项目占抽查比达10%
据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副司长刘明松介绍,前一时期,自然资源部在全国随机抽取个补充耕地项目进行实地核查,发现建设不真实、数量不足、质量不够的项目个,占抽查项目的10%,同时还发现大量项目存在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和地力培肥不到位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坚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刘明松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为:
一是补充耕地选址不当。许多补充耕地位置偏远或在山区,耕地条件差,耕种难度大,新增耕地与现有耕地一并撂荒。有的利用园地林地补充耕地,用于占补平衡后又调整回到园地林地,补充耕地不实。
二是补充耕地投入不足。一些地方从投入成本和工作难易考虑,往往选择一些投入少、易于实施的荒地进行开发。工程建设标准低,补充耕地质量差,又缺乏后期管护措施。许多补充耕地项目农田设施损毁后不能及时修复,耕地难以发挥效益。
三是监督管理不到位。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等下放到市、县后,监管没有及时跟上,对补充耕地的真实性、准确性核查不够,存在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同时也发现个别地方补充耕地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12个典型违规项目被挂牌督办
为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自然资源部部决定向社会公开通报挂牌督办12个典型的补充耕地问题项目。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表示,选取12个典型的补充耕地问题项目进行公开通报挂牌督办,旨在“通报一批、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督促地方自然资源部门进一步强化管理、改进工作。
12个项目具体包括: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耿港村南片坑塘复垦项目,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东晓景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上海市马桥镇吴会村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河北省平山县古月镇上三家店村土地开发项目,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傍安村等五个乡(镇、场)七个村土地开发项目,湖北省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滑石村、梁下村废弃林地复垦项目,广东省广宁县赤坑镇合成村(上腊坑等)土地开发项目,甘肃省康县岸门口镇贾家湾土地开发项目,浙江省委托第十批长兴县南湖林场四标段垦造耕地项目,福建省古田县鹤塘镇鹤塘等3个村年县级土地开发项目,山东省招远市年罗峰街道土地开发项目,海南省万宁市礼纪镇莲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其中,占地超过10公顷的有三项,均存在不具备耕作条件或虚假行为。
如此次通报占地最大的项目为海南省万宁市礼纪镇莲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该项目于年4月立项,同年12月验收,补充耕地78.公顷。经核查,莲花土地项目补充耕地部分地块为沙化地,不具备耕作条件。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傍安村等五个乡(镇、场)七个村土地开发项目,补充耕地25.公顷,经核查,补充的部分耕地现状为杂乱硬化的土场,不具备耕作条件。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东晓景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补充耕地14.41公顷,经核查,该项目现状为种植树木,补充耕地属于虚假。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施行的一种土地政策。根据国家耕地保护的要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须事先补充数量相等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即“占补平衡”。年4月此规定试行以来,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节约集约用地,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
据统计,年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4亿亩,虽然这一数据超过18亿亩红线,但土地质量水平总体偏低,优高等仅占三成。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实际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为15.50亿亩。
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意见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促进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因此,“占补平衡”不能仅仅求土地的“量”,“质”才是决定能否成功转为良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针对下一步补充用地的监管,刘明松指出,将着重在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和确保补充耕地真实性上下功夫。要加大补充耕地监管力度,严肃处置弄虚作假行为。同时,对目前报部储备、拟用于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剔除虚假项目和补充不实的耕地,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真实、质量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