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朝代,宦官专政,皇帝昏庸无道,文臣不干事,武臣大多冤屈至死。随着明朝大将熊廷弼的逝世,支撑明朝的大厦也倒了,明朝从此走向覆灭。
熊廷弼,字飞白,号芝冈,湖北江夏(今武汉市)人,明朝末年杰出的将领。熊廷弼出生在贫苦的家庭,熊廷弼深知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家中经济拮据,熊廷弼就去给大地主、大富豪家放牛挣钱读书。熊廷弼深知读书的不易,学习非常刻苦,博闻强记。“功夫不负有心人”,万历二十五年,二十八岁的熊廷弼,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乡试第一名。
万历二十六年,二十九岁的熊廷弼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予保定推官。熊廷弼经过一番调查,发现税监王虎滥用职权,冤枉百姓,把无辜平民抓进监狱。熊廷弼把受尽折磨的无辜老百姓释放出狱,并上疏请求惩处王虎。熊廷弼淫因才能显著,政绩卓越,被升为监察御史。
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受命到辽东巡察。辽东巡抚赵楫和总兵官李成梁两人主动放弃宽甸的领土,只是强制把当地的人民迁到内地。但他们两个却因为安置几万流民要受到奖赏,给事中宋一韩上奏疏陈述他们的犯下的罪名。熊廷弼实地调查巡抚赵楫和总兵官李成梁,查明他们丢弃国土、强迫百姓迁徙的罪证,应当从重处罚。
熊廷弼还上表奏折说道:“辽东地大物博,适合开荒种田,建议用八万兵额中用三分人力来进行屯田、耕种,皇帝一一应允。
熊廷弼在辽东巡察的那几年,认真审查将领官吏,拒绝行贿,惩处犯人绝不手软,辽东的风气为之大变。
熊廷弼当督学的时候,因为纪律严明,惩罚过重,不慎把学员打死,熊廷弼无奈回乡听候调查。万历四十七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朝野震惊。经略杨镐指挥十二万大军被努尔哈赤打的落花流水,丢盔弃甲,明军在辽东的优势荡然无存。
皇帝明神宗召集群臣商议,派遣何人前去辽东主持大局,群臣讷讷不能语。有人提议,或有一人,可以解决目前这个困境。明神宗大喜,爱卿请讲,大臣说道:“陛下,此人您也认识。他就是熊飞白,熊廷弼是也,熊飞白在辽东多年,熟悉辽东军务,并且熊廷弼,喜读兵书,善有谋略,可担大用。”明神宗听完很满意,明神宗当即任命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担任辽东经略。
熊廷弼还没离开京城,前往辽东,就听闻开原城失守的消息。熊廷弼上奏明神宗道:“辽左,是京城的门户,河东,是辽镇的心腹,开原又是河东的根本。开原城决不能轻易放弃。开原城还没被攻陷,我需要尽快赶到辽东主持大局,希望朝廷派遣的军马粮草,不要被人暗中阻扰,这不是为了我,而是辽东一旦有失,京城危在旦夕。”明神宗一一应允,并赐给熊廷弼尚方宝剑,让其有先斩后奏之权。
熊廷弼刚走到山海关,又收到铁岭沦陷的消息,沈阳等地的士兵和百姓都四散而逃,辽阳一带人心惶惶。熊廷弼日夜兼前往辽东,熊廷弼把逃跑的将领问斩,以儆效尤,并劝说百姓回到家乡。
熊廷弼命韩原善前去安抚沈阳,韩原善畏惧不敢去。熊廷弼佥事阎鸣泰前去安抚沈阳,阎鸣泰只到虎皮驿,就哭着返回,不敢上前。熊廷弼很是气愤,就亲自前往沈阳,又趁着夜晚冒雪前往抚顺。熊廷弼让手麾下将士打鼓奏乐大摇大摆进入抚顺城,以此来安定人心。但抚顺城内不见人烟,尸横遍野,残垣断壁,熊廷弼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痛哭了一场。沿途查看了抚顺周围的地理形势,率兵而回。
熊廷弼赶到辽东之后,安抚人心。让将士们修筑城池,挖战壕,打造火炮,设计战车。将士们很信服熊廷弼,熊廷弼的命令得以顺利执行,辽东的局势稳定下来。
熊廷弼长得人高马壮,身高七尺,胆量十足,擅长左右开弓放箭。但熊廷弼禀性刚直,眼里揉不得沙子,脾气不是很好,属于一点就炸型,喜欢骂人。这也是世人不是很喜欢熊廷弼的原因。
泰昌元年,明光宗即位。努尔哈赤这时已经统一女真各部,率军进攻蒲河。明朝伤亡七百多人,但明军也斩杀敌军将领,算是各有胜负。但给事中姚宗文却诽谤诬陷熊廷弼。
没多久,明光宗驾崩,明熹宗即位。御史冯三元造谣弹劾熊廷弼以及诬陷熊廷弼欺君罔上,言明不撤掉熊廷弼,辽东之地无法保存。
熊廷弼听说此事,大怒。上奏折为自己辩解,并请求弃官回归家乡。皇帝不允许。御史张修德、给事中魏应嘉又弹劾熊廷弼,强烈要求罢免熊廷弼的官职。熊廷弼上交尚方宝剑,并自我辩解道:“辽地现已转危为安,为臣却要由生向死了”。明熹宗迫于压力罢掉熊廷弼的官职,让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熊廷弼请求明熹宗派人核查御史张修德等诽谤自己的罪名,明熹宗派朱童蒙调查。经过一番调查,朱童蒙对明熹宗说道:“臣进入辽地,军民百姓对我说,辽东几十万百姓都因为大将军熊廷弼才能存活,又怎么会做出欺君罔上的事情呢?但熊廷弼耍小性子告老还乡,把辽东的烂摊子丢给陛下,这就是辜负陛下对他的信任和栽培。这就是罪浮于功,熊廷弼该当受罚。”
天启元年,辽东重镇沈阳、首府辽阳相继被努尔哈赤攻陷,辽东经略袁应泰畏罪自杀。大臣刘一燝说道:“假使廷弼在辽,想来不会弄成这样。”明熹宗下令惩处诬陷诽谤熊廷弼的官员,下令诏书重新启用熊廷弼,任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负责驻守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美中不足的是皇帝还提拔了魏忠贤党羽王化贞为巡抚。
熊廷弼认为敌军势头正猛,不可正面交战,应把军队牢牢守住广宁。王化贞却建议分兵驻守,最终皇帝采用熊廷弼的意见,王化贞由此忌恨熊廷弼。王化贞建议军队改名为“平辽”,熊廷弼说:“辽人又没叛乱,改为平辽,辽人得知会心生不满,最好改为‘平东’或‘征东’,这样皆大欢喜,还可鼓励将士奋勇杀敌的决心。”王化贞与熊廷弼更加不和。
努尔哈赤久攻不下辽东,对左右说道:“想拿下辽东,必须除掉熊廷弼,但此人油盐不进,难以对付。”努尔哈赤的手下,建议派间谍进入明军,可以利用熊廷弼与王化贞不和,派人蛊惑王化贞,努尔哈赤应允。王化贞十分信任相信手下孙得功,岂知孙得功早已投降后金,王化贞派出广宁的全部兵力进攻后金,孙得功早已暗中通知后金军。孙得功率军逃跑,并没有进攻后金,导致明军几万大军损伤殆尽,熊廷弼想前往广宁救援王化贞,被佥事韩初命劝阻,熊廷弼就撤回山海关。
王化贞率残兵败将逃走,王化贞抱着熊廷弼痛哭,王化贞建议驻守宁远和前屯。熊廷弼回道:“我们现在没军队可以与后金抗衡,只能保护百姓前往山海关。”广宁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朝野震动。
天启二年,朝廷将王化贞下狱,并且罢了熊廷弼的官职。王化贞被判处死刑,熊廷弼受到刑部尚书王纪以及魏忠贤余党的诬陷,熊廷弼也被判处死刑。并拿市面上的《辽东传》禀告明熹宗,诬陷熊廷弼说道:“这是熊廷弼为自己开脱罪名写的书。”明熹宗听后大怒。
天启五年,明熹宗下令将熊廷弼斩首。并将熊廷弼的首级传往北方的九处军镇,以儆效尤。
崇祯二年,大学士韩爌等上书说:“廷弼的尸骨至今不能拿回去安葬,根据国法是从来没有过的。”明思宗下令让熊廷弼的儿子取回熊廷弼的首级,入土下葬,并赐予熊廷弼,谥号襄愍。
熊廷弼为了明朝奋斗一生,最终却惨遭人诬陷致死,可悲可叹!
——END——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