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甲制的建立
任知州为广宁人王之仕,一直到清末辽阳始终为州。辽阳州的疆域很大,“自州署东至官马山七十五里;西至烟狼塞(应该为寨)五十里;南至黑峪八十里,北至杨家湾六十里”(”)。知州如何管理偌大的辖区?无所借鉴,又不能实行军事管理的卫、所体制,只能仿效明代的里甲制加以变通,这就是社甲制的由来。清朝人关后,盛京地区遭到严重破坏,辽阳尤
甚。“城池倾颓,学宫茂草,官舍倒坏,辽民稀少,田土荒芜”(1),败瓦颓垣,有土无人,一片衰落凄凉的景象。清廷为了恢复社会经济,便于顺治十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则例》,招徕关内汉人出关垦荒,给以种种优惠(2).入关前,清朝在盛京地区主要通过八旗制进行统治,但对汉人有的还利用明代的卫、所进行管理,也是一种权宜之计。入关后,为了招民垦荒,如何管理即将到来的汉人,必须如同内地一样建立府、州、县制的行政体系。于是,开始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对满人,即旗人实行八旗制;对汉人,又称民人实行府、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