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固,广宁县一个家境富足的书生,到海州探望舅舅。一日到街中闲逛,看见一个杂货铺里有个女子非常漂亮,便心生喜爱,于是来到店里,假托要买扇子。为了给女子留下个好印象,说他绝不讨价还价。女子见说,故意抬高价格,子固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
子固向邻店打听,得知这个女子叫阿绣。第二日,他又来到店里,买了手帕、香粉。阿绣用纸包好,然后用舌头在纸边舔了一下粘上,子固又一次以高价买回。如此未过半月,子固所带银子全部花完。此事终被舅舅得知,又惊又气,决意要他归家。
子固恋恋不舍,将纸包揣在怀里,归家后仍不忍打开,怕毁损了阿绣的香液,秘密的放在一个箱子里,没人时,就关起门拿出来看一遍,脑海中影映着阿绣的音容样貌,思念不已。
盖州城里有个黄姑娘,非常漂亮,托媒人到子固家提亲。子固只是思念阿绣,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日恍恍惚惚,母亲愁得没法。
一日,子固向母亲倒出了心思,欲要到盖州去寻阿绣。母亲无奈,只好收拾了盘缠,让他上路。
子固一路风餐露宿,紧赶慢赶,赶到盖州。到了阿绣门前一看,只见大门紧闭,向邻居打听,才知道店主死了,女儿远嫁广宁去了。子固垂头丧气,心灰意冷,捧着纸包抽泣。
夜里,子固忍不住又到阿绣门前,幻想着阿绣奇迹般的出现。
正当他黯然神伤之时,门忽打开,开门的正是阿绣。阿绣见了子固便道:公子何故来迟,我在此已久等矣!
子固喜出望外,共入室内,诉说离别之苦。子固又问她已许配人家,为何还留在此地?阿绣说她已知子固的深情,不愿嫁与他人,故在家等候。于是二人上床,脱衣解带,共享鱼水之欢。待四更时,阿绣急起身,翻墙走了。
如此月余,阿绣夜里便来,天明便走。一日,子固谈起家中为他娶亲之事,方想起与母亲之约,于是携阿绣踏上归途,回家成亲。
子固归家,见了母亲,忽见母亲身旁又站着一个阿绣,与他领回的阿绣一模一样,不觉愕然。
母亲说与盖州黄家姑娘的婚事已谈妥,此女正是盖州杂货铺的女子,名黄阿绣,只等他回来拜堂。子固说他确从杂货铺领回一个阿绣,怎么还会有第二个?
众人均难辩两个阿绣真假,二女又都说是真阿绣,她们并排站在一起,此刻就连子固也难辩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了。
子固忽然想起件事,取出了那个纸包,问她们包内为何物?两个阿绣异口同声:是为红土也!
子固疑惑包内已知为手帕、香粉?便急拆开来看,竟确为红土。二女都笑着说:是为戏耍痴公子而故意为之也!
母亲和众人都说,实是真假难辨了!子固忽又想起一事,便要她们将纸重新包好。只见一个阿绣将纸包复合,用舌头舔了一下纸边粘上。子固忙上前拉住这个阿绣,大呼:此为真阿绣也!
子固问另一阿绣,如此为何?那个阿绣说,她是山中狐仙,已修炼成人形,见子固遇阿绣不可得,但仍痴心不改,让她深为感动,慨叹人间竟有如此痴情的男子,嫁人该嫁此人也。于是,她幻化为阿绣的模样,欲与子固成就姻缘,白头偕老。
子固未想到狐仙竟也如此多情,两个阿绣他均舍不得。子固与母亲商议:与两个阿绣拜堂成亲,三人共入洞房,永享太平富贵。于是,三人成就了两段美满的姻缘,共享人伦之乐。
本文改编自《聊斋志异》中《阿绣》之故事。子固与阿绣结缘,是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封建家长式的传统婚姻;子固与狐仙成姻,是为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之姻缘。两段婚恋均以完美成就,为何?是为子固轻利重情,二女视他为可托终身之人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