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肇庆5人获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南方新 [复制链接]

1#

11月24日上午,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广东省共有人光荣入选获表彰。其中,肇庆市有5人获表彰,包括3名全国劳动模范及2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他们是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奋斗成公司的拔尖技术能手、中层管理骨干的车间主任;是扎根基层二十六载,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村委会主任;是不断攻克行业技术难题,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专家教授;是以服务“三农”为荣,下乡当“美差”的供销合作联社流通服务科科长;是从警二十四载,扎根山乡,默默服务百姓的基层老民警。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经历,却用同样的奋斗精神书写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的故事,激励更多人学习和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梁洁南方日报记者蓝单通讯员刘晓霞

根植土地的基层服务者

“心情非常激动,在表彰现场流下了开心的泪水,今后做工作也会更有信心!”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黎贤花激动地说。她是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什洞村民委员会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扎根基层二十六年,是村民口中的“花姐”。

今年52岁的黎贤花,生命中一半的时光都在古水镇什洞村民委员会工作。自年当选村支书,黎贤花就带领什洞村委党员干部一起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环境,同时,还摸索出一条有区域优势的特色种养业发展道路。在她的带领下,全村种植茶杆竹2万亩、优质沙糖橘亩、速生丰产林亩,发展蜜蜂养殖箱,年全村总产值多万元。后来,她还投资18万元成立什洞村农副产品合作社,以“村集体+农户”的方式形成乡村发展合力,解决农户种养和销售问题,成为村民口中“信得过的当家人”。

和黎贤花一样,植思华也在服务“三农”的路上摸爬滚打多年,她认为服务“三农”是一份很有幸福感的“美差”。

植思华是肇庆市供销合作联社流通服务科科长,关于这次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她说,“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荣誉是属于大家的。”

对于工作,植思华说:“每天的时间根本就不够用,恨不得掰成48小时”。正是凭借“闯”精神,“创”劲头、“干”作风,她和她的团队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搭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肇庆数字农业助农模式”。

植思华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访农户、走企业,摸清生产端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撰写调研报告。在充分了解当地情况后,肇庆市供销合作社与其他单位合作,打造了肇庆供销大数据中心,并建立起肇庆市数字农业管理系统,以数字农业管理系统为平台打通产销双方。目前,肇庆市已有0余种养殖户加入到生产联盟。

“农业不缺高科技,缺的是怎样精准落地,而我愿意当那个连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桥梁,把现代农业高科技带进田间地头。”植思华说。

全国先进工作者聂桂清,以另一种方式守护基层。他从警二十四载,扎根山乡,一直守护着德庆沙旁社区的居民。上户口,调纠纷,侦查破案、办出生证死亡证,照顾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换灯泡,修路,探访灾情,“阿Sir”为群众做好点滴小事。在他的管理下,沙旁社区年均刑事案件不到3宗,吸毒、六合彩等违法犯罪行为在这里完全销声匿迹。在新冠肺炎防范工作最吃紧的时候,54岁的聂桂清主动申请执勤夜班,13小时的整夜班,他连续坚持了30天。

刻苦钻研的技术工匠人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精神在全国劳动模范陈瑞爱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陈瑞爱是动物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和疫苗研究专家。2年她在肇庆市大旺高新区创立了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带领创新团队,她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完成了疫苗从实验室到产业的转化,为抗击禽流感和蓝耳病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危害,她带领科研团队集成最新的基因工程技术实现疫苗种毒或疫苗抗原的定向改造和设计构建,研制出禽流感变异株疫苗、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等数十个动物疫病新型疫苗,并突破革新疫苗产业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了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推动了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产业升级。

陈瑞爱还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她先后联合企业与高校、政府共建华农(肇庆)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的建设,累计推动56个新产品、新技术转化。

多年来,陈瑞爱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兽药证书29个、发明专利68件、省部级科技奖18项。

同样在岗位上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还有徐剑锋。

徐剑锋是德庆泰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行政车间主任、动力车间主任,从一名学徒工到拔尖的技术能手,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工作在生产的最前线。这次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他还在紧张的调试设备。“我是跟师傅学习技术,慢慢成长起来的。”提起这次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他表示很激动,也非常自豪。

徐剑锋能从一名基层员工成长为中层管理骨干,离不开他的学习钻研精神。由于工厂生产耗能较高,他在工作中积极创新。年进行了定型机余热回收技术改造;年进行锅炉余热技术改造;年进行了污水生化升级技术改造,为公司的生产技术改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采访中,徐剑锋表达了他对年轻一辈的期待:“每个人技术成熟都需要一段时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能在一线认真打磨自己的技术,不断提升自己。”

平凡中彰显不凡,这群爱岗敬业、刻苦专研的劳动者,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向他们致敬,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鼓舞人心,激人前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